民营企业风险管理

民营企业如何全面认识风险,如何有效地规避及降低运营风险就成为一个紧迫且现实问题。本文从民营企业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分析民营企业运营的风险形成原因及解决措施,为民营企业有效的识别、评价自身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规避及降低风险提供良好的风险管理办法。
一、民营企业风险产生的原因
1、民营企业所处的行业竞争比激烈
对于我国的国有企业现状来讲,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在国有经济中竞争不够激烈,如航天企业、电力企业等国有企业都处在养尊处优的状态上。而对于民营企业来讲,多数企业的规模都较小,资本上不够雄厚,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投资风险是非常大的。
2、民营企业缺少分散风险的资金
对于民营企业来讲,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但是由于资金不够充足,所以分散风险那部分的投资很少。一旦民营企业出现投资风险,进行自主调节的能力非常弱,甚至很多时候会因为较大的风险而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这就使得其投资的风险可能具有毁灭性。
3、民营企业无法将企业投资定位准确
大多数的民营企业进行投资时,一般注重政府政策和一些投资项目宣传,再加上都是民营企业的经营者自己来进行决策,并没有对市场进行实地调查,甚至都没有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的前提下,对企业的规模进行扩大,使得企业中的资金处在紧张的状态下。
还有些民营企业由于没有对市场容量进行调查,只是看到市场上什么热销就选择卖什么,而等到自己的产品生产出来以后,市场的具体情况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因为资金实力有限,已经无法再转产了,从而使企业陷入亏损的困境,甚至会停产。
4、民营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并不高
管理人员的素质对投资是否成功有着重大的影响。民营企业投资者往往也是其经营者,而民营企业很堵管理人员可能是白手起家,没有足够的经营管理理念,缺乏相应的财务管理知识,风险管理知识。在这样的模式下,使得经营权与所有权结合到一起,这样便导致民营企业的经营模式出现僵硬现象。
二、民营企业风险管理措施
(一)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对于民营企业来讲,要想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就要对企业内部的各个机构的职能以及权限进行明确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建立有效的风险投资内部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使投资业务职务分离
在进行投资的业务时,要将执行、授权、投资资产的保管以及会计记录等明确分工,不能由一个人负责以下的任何两项工作。
2、建立有效的财务分析制度
因为风险投资的主要特征就是高风险、高收益,所以民营企业应该建立财务分析制度,定期分析投资项目的进展情况,只有将投资各个环节的情况进行详细的掌握,才能够对可能发生的风险,采取一定的措施,从而达到规避投资风险的目的,对投资的项目以及投资的时间进行恰当的选择,降低投资风险的发生。
(二)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1、民营企业管理要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进行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可以提高民营企业风险投资管理水平。
2、民营企业要重视人才,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培养出能力强,素质高的企业人才,让其带领企业的员工提高风险投资的管理水平,也可以派本企业的员工出国或是在一些教育机构深造。一些实力比较差的民营企业可以通过自我培养的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定期给企业的员工做一些培训。
总而言之,民营企业要重视人才,加强对人才培养的力度,只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为企业风险控制管理奠定基础。
(三)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力度,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民营企业要重视自身的能力,企业中人员的素质,然后不断地引入新的技术,让新技术作为风险投资的依靠。
(四)国家相关部门要重视民营企业
重视民营企业,可以为民营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