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国际贸易中,CIF和FOB谁的风险更高
CIF和FOB作为两种外贸行业的货物计价方式,均有外贸人采用,而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所以下面我们站在贸易风险的角度,来讨论二者的不同。
但是,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看谁能想到更多的情况下的不同考虑。
FOB风险高主要是如下几个观点:
1.在后付款的情况下,货代容易和买家勾结,在买家未付尾款的情况下放单给买家。
2.假如客户最终拒提货物,FOB情况下由于是客户指定的货代不在我们控制之中,不管是退运还是转卖,操作上都会很麻烦,而且容易产生高额的滞港费用。
3.在FOB情况下,客户指定货代的本地费用,往往要比CIF情况下用自己的货代要高。
4.在CIF情况下,假如出现生产不及时导致交货要推迟几天,有可能可以申请到LATECOME从而满足信用证的交货要求,但在FOB的情况下,要拿到货代对卖家的额外支持,很难。

CIF风险高主要是如下几个观点:
1.CIF流程复杂一些,越复杂就越容易出错,一出错风险就来了。
关于这个其实我们可以举个简单例子:买家要求1月15号之前发货,因为15号过后由于GRI运费要大涨。在FOB情况下,由买家指定的货代订船订舱,结果订不到导致要推一水船,运费涨了500美金/柜,那么责任就不在卖家。但假如是CIF情况下,这个责任就妥妥地要被堆到卖家的身上。
2.CIF要承担货到目的港并被买家提走之前的责任。
我们当然知道这个说法在理论上是错的,即使是CIF货物一旦越过装运港船舷,责任和风险就转嫁到买家身上。不过当然了,这个也要分不同的客户不同的情况。而且在CIF情况下,即使出现损失,也有保险公司的介入,最怕的是做CIF结果忘记了买保险或者存侥幸心理而不买保险,如果没有买保险出了问题,那结果责任就全在卖家的身上。
从上面的风险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结论:
1.不管是FOB、CIF还是其他,都不是一种静态的存在,我们都得结合例如付款方式等实际问题进行考虑。
2.FOB和CIF,物权的转移其实都是以“交单”作为节点,但CIF由于卖家掌握了货代,会使物权的掌握更加牢固,尤其是在货后付款的情况下。
3.货代是国际贸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谁掌握货代就能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卖家尽量做CIF的。 而买家则对做FOB有更多的倾向,除了掌握主动权的考虑外,更多的是海外货代基本是从海运到进口一条龙服务,从沟通到操作,都能给买家提供更多的便利。
所以不论是何种方式均有其风险,各位外贸人还是要从实际出发,和客户沟通确认合适的计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