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生效倒计时,新规定对中国产业链发展有何影响
RCEP由东盟十国在2012年发起,历经八年谈判,于2019年11月4日完成谈判,并于2020年11月15日正式签署。RCEP法律文本共有20章,既涵盖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市场准入,也包括贸易便利化、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等大量规则内容。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生效后将给我国的众多产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产业链将造成影响。下面我们以纺织产业链为例,分析RCEP的具体影响。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具备深厚的产业积淀、显著的产业集群效应及完善的产业链配套设施。虽然近些年因劳动力水电租金成本及国际贸易不确定性使然,东南亚、中南美等国家市场份额快速提升,纺织业出口市场竞争者不断涌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产业转移,但综合考虑国际品牌对订单按时、按质、按量交付的高要求,中国纺织产业链在承接短交期、高复杂性及大批量订单时的可靠性相较别国优势依旧明显。

鉴于成本及外贸等因素,长期产业链转移至东南亚国家的趋势仍将延续,但是中国作为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及出口国,纺织制衣产业链在全球纺织出口国中最为完善,上游纤维、中游面料辅料和下游服装产业均有集群布局,而RCEP的签署有利于畅通区域内的供应链,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同时有助于提升中国供应链的安全性。
虽然说RCEP会对中国的产业链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总的来说,RCEP的生效会加速中国低端产能转移,为中国的中高端产能升级扩张预留空间,加速中国产业升级,是利在未来的远期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