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石墨进出口数据报告
中国太阳石墨2025年Q1进出口趋势分析报告——基于格兰德查全球贸易数据库及海关数据。
**一、2025年Q1中国石墨出口核心数据**

1. 出口总量与金额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石墨(含天然及人造)出口总量达36.8万吨,同比增长24%,环比增长12%(受全球电池材料需求拉动)。出口总额18.5亿美元,同比增长30%,均价从4200美元/吨上涨至5030美元/吨,主因高附加值产品(球形石墨、负极材料)占比提升至45%。
2. 分产品出口表现
• 天然鳞片石墨:出口量15.2万吨(占比41%),同比增长18%,主要流向日本、韩国,用于耐火材料和润滑剂生产,均价4800美元/吨。
• 人造石墨:出口量12.5万吨(34%),同比增长35%,锂电负极材料(如贝特瑞、杉杉产品)占70%,供应特斯拉、LG新能源等电池厂商。
• 球形石墨:出口量7.1万吨(19%),同比激增52%,单价超8000美元/吨,欧洲(德国、瑞典)动力电池企业需求驱动。
• 高纯石墨(纯度>99.9%):出口量2万吨(6%),定向供应半导体、核工业领域(法国、美国),单价达1.2万美元/吨。
3. 出口省份TOP5
• 黑龙江省(12.4万吨,34%):依托鹤岗、鸡西天然石墨矿,萝北石墨产业园供应日韩鳞片石墨。
• 山东省(8.3万吨,23%):青岛、平度人造石墨基地,贝特瑞、青岛海尔纳为负极材料出口主力。
• 内蒙古(5.6万吨,15%):包头球形石墨加工集群,服务欧洲电池厂商(如Northvolt)。
• 广东省(4.2万吨,11%):贝特瑞深圳基地出口高端负极材料至特斯拉美国工厂。
• 山西省(3.1万吨,8%):大同高纯石墨加工厂,供应法国核工业集团Orano。
4. 出口国家TOP5(按金额)
• 韩国(4.8亿美元):人造石墨占60%(LG新能源、SK On采购),用于动力电池负极。
• 日本(3.5亿美元):天然石墨(耐火材料)及高纯石墨(半导体)进口双增长。
• 德国(2.2亿美元):球形石墨需求激增(巴斯夫电池材料工厂投产)。
• 美国(1.8亿美元):人造石墨(特斯拉4680电池扩产)进口量增长40%。
• 法国(1.2亿美元):核工业高纯石墨订单(替代俄罗斯供应链)。
外贸人可以来格兰德外贸平台办理VIP,通过使用客户背调、市场选择、海关数据以及客户挖掘等功能快速提升自身业绩。
使用兑换码“天天爆单”可获得50元优惠。
**二、2025年Q1中国石墨进口核心数据**
1. 进口总量与金额
2025年Q1石墨进口总量6.3万吨,同比下降8%(国内产能替代加速),进口额2.4亿美元,同比增长5%,结构性调整明显:
• 天然大鳞片石墨(纯度>99%):进口量3.8万吨(60%),均价6200美元/吨,主因国内高端耐火材料需求缺口。
• 特种石墨(等静压、细结构):进口量1.5万吨(24%),单价超1.5万美元/吨,用于光伏单晶炉、半导体热场。
• 可膨胀石墨:进口量1万吨(16%),德国西格里(SGL)产品主导军工防火材料市场。
2. 进口来源国与用途
• 莫桑比克(进口额8500万美元):Syrah Resources天然大鳞片石墨(全球最大矿),填补中国高纯度原料缺口。
• 德国(6500万美元):西格里(SGL)特种石墨,用于隆基、中环单晶硅炉热场部件。
• 巴西(4000万美元):国家石墨公司(National Grafite)中鳞片石墨,供应钢铁行业耐火材料。
• 日本(3000万美元):东洋碳素(Toyo Tanso)等静压石墨,用于半导体晶圆制造。
3. 进口省份TOP3
• 江苏省(占比38%):无锡、常州光伏企业进口德国特种石墨,服务隆基、天合光能单晶硅生产。
• 河南省(25%):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采购莫桑比克大鳞片石墨,生产钢铁行业用镁碳砖。
• 广东省(20%):华为、中兴进口日本高纯石墨,用于5G基站散热材料。
**三、格兰德查全球关键洞察**
1. 市场驱动因素
• 动力电池爆发:全球电动车渗透率超30%,负极材料需求拉动人造石墨出口同比增长35%。
• 欧洲“去俄化”:欧盟禁止进口俄罗斯天然石墨,中国填补欧洲市场60%的缺口(尤其德国)。
• 技术升级需求:半导体、光伏N型硅片扩产,推高特种石墨进口单价(同比上涨12%)。
2. 风险与挑战
• 资源依赖风险:中国天然大鳞片石墨对外依存度超50%(莫桑比克、巴西主导),供应链稳定性存疑。
• 贸易壁垒升级:美国拟将中国石墨纳入《通胀削减法案》(IRA)“敏感材料清单”,限制负极材料对美出口。
• 环保限产压力:河南、黑龙江石墨采矿环保督察加码,Q1国内鳞片石墨产量环比下降8%。
**四、格兰德查全球策略建议**
短期行动(2025Q2)
• 锁定海外矿权:参股莫桑比克Balama石墨矿二期(如宝武集团竞标),保障大鳞片石墨供应。
• 转口贸易规避IRA:在墨西哥设立负极材料加工厂(如杉杉股份规划),利用美墨自贸协定绕开IRA限制。
长期战略
• 技术降本:推广连续石墨化工艺(如贝特瑞技术),将人造石墨成本降低20%,对冲海外贸易壁垒。
• 循环经济:建设负极材料回收体系(如赣州豪鹏项目),2030年目标回收率提升至30%。
• 高端替代:联合中科院研发硅碳负极、硬碳材料(如宁德时代计划),减少对传统石墨依赖。
• ESG合规:推进黑龙江石墨矿绿色开采认证(如ISO 14001),突破欧盟碳足迹审核壁垒。
如需定制化石墨产业链竞争分析或资源布局方案,请联系格兰德查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