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货贸易存在的风险有哪些
易货贸易存在的风险如下:一.主体资格风险;二.合同价款风险;三.支付结算风险;四.知识产权法律风险;五.物流法律风险。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易货贸易存在的风险有哪些

一.主体资格风险
当前,我国对开展跨境易货贸易的企业实施着严格的管控与试点机制。企业若选择以易货贸易模式进行跨境交易,需使用“0130易货贸易”代码向海关申报,而海关将审核该企业是否具备有效的易货贸易资格。因此,并非所有外贸企业均具备以易货方式参与国际贸易的条件,未经许可擅自开展跨境易货贸易,企业可能面临货物无法顺利通关的严峻风险。
为有效防范此类风险,企业在着手开展跨境易货贸易之前,必须确保已取得易货贸易资质。具体操作上,企业首先应向所在地的商务主管部门行政审批处咨询,确认其是否具备审批易货贸易资质的职能;其次,若企业所在的省份已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可进一步探究自贸区内是否有易货贸易试点项目,并了解如何成为试点企业的具体流程;此外,企业还可考虑与已具备易货贸易资质的企业合作,通过其搭建的易货平台间接参与跨境易货贸易。
二.合同价款风险
风险描述:易货贸易的核心在于交易双方对于对方所提供的货物进行等价值的交换。很多企业在交易中会涉及易货后的销售承诺及补偿部分,在这种深度合作模式中,只有当对方提供的货物在本国市场出售后,这一轮贸易才算最终结束。但是,商品在本国的销售价格会由于本国市场波动和需求量的变化而产生波动。所以,从易货贸易合同签订生效开始,直到所易货物按照约定以合理的价格出售达到销售预期和利润回报为止,双方贸易企业就面临着价格波动的市场风险。
防范措施:企业在拟定易货贸易合同前应当更加细致、认真地了解市场格局,做好商情预测,把握商品需求及价格的变动趋势。如果企业不打算与对方企业深度合作应当尽量避免在合同中出现易货后的销售承诺及补偿条款;如果企业愿意提供销售承诺与补偿,则在与交易方订立合同时,应当充分考虑到未来的价格波动风险,对商品进行谨慎估值,并将售价约定为可接受的区间值。在对产品价值进行评估时候应当尽可能保留估价所依据的市场信息或者文件,以应对可能产生的商品价格纠纷。
外贸人如果想要寻找客户,可以来使用格兰德外贸平台的搜索引擎获客功能,根据自身的产品词以及目标市场即可挖掘出大量的关联域名,随后便可导出或是继续跟进。
三.支付结算风险
风险描述:由于跨境易货贸易通常为大宗交易,商品的数量和价值较大,所易货物的种类及定价标准可能相差很大,品质标准较为复杂,交易双方在签约时很难确定货物的品质及相应的数量。因此,很有可能会出现已交付货物的一方可能收不到另一方应交付的货物,或者交付货物不足额或产生实际偏差,导致结算风险。
防范措施:在以现汇交易的一般跨境贸易中,信用证是一类较常使用的支付方式,以银行信用代替商业信用从而降低贸易中的交易风险。但是申请开立信用证时需要缴纳一笔和开证金额有关的保证金,而易货贸易的本质在于以物换物,不存在直接的货币往来和金钱利益输送;且企业采取易货贸易这一形式大多是考虑到通过减少企业的现金支出,以减少企业的资金压力,如此一来,开立信用证将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资金负担。
由于我国能够进行易货贸易的企业大多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的试点企业,为促进交易形式创新,银行也会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企业可以询问自贸区内的金融机构,是否可以以动产、不动产担保的形式申请开证并凭借相关发货凭证赎回抵押物。此外,企业也可以直接在订立跨境易货贸易合同的同时签订担保合同或者约定保证金条款。
四.知识产权法律风险
跨境易货贸易的本质是商品与商品或者商品间的交换,因此跨境易货贸易中交换的商品或服务可能涉及例如未经授权使用他人在出口目的国家或地区已注册的商标侵权行为、例如未经许可制造、销售或进口侵犯他人专利权的商品的专利侵权行为、以及例如在出口商品包装上使用未经授权的图片或设计的著作权侵权等知识产权问题。如果未经授权使用他人的知识产权或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权益,可能面临法律纠纷和重大经济损失,还可能损害企业声誉和市场地位。
防范措施:针对上述知识产权法律风险,企业应当在进入新市场前对目标市场的知识产权环境进行充分调研,了解当地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司法程序及判定标准等。在出口商品前需提前进行商标注册检索以及专利检索,确保使用在出口商品上的商标尚未在出口目的国家或地区注册并且不侵犯他人的专利权。对于自主培育的品牌和自主研发的产品则应当及时进行商标注册和海外专利申请,以获得法律保护。同时,企业也可考虑购买海外知识产权保险以分散风险。
在签订跨境易货贸易合同前,企业应对合同中的知识产权条款进行仔细审查,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害,如果对条款的解释有所疑问则应当及时向律师或者知识产权专业机构人员进行咨询。同时在合同中明确保密条款或者另行签订保密协议防止在此过程中知识产权遭到侵害。在合同实施过程中若发现潜在的侵权风险,企业可以及时对产品进行调整或者寻求许可协议,及时采取规避措施;如果遭遇知识产权纠纷,企业应积极应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避免因消极应诉导致企业面临巨额赔偿和账户被冻结等不利后果。
五.物流法律风险
风险描述:跨境易货贸易涉及商品的跨境运输和物流管理,可能因运输延误、货物损坏、丢失等原因导致交易失败或产生纠纷。此外,物流过程中还可能涉及报关、清关等复杂问题,存在违反海关法规的风险。
防范措施:按照合同中约定的运输方式选择信誉良好、经验丰富的可靠物流企业,确保其能够提供安全、准时、高效的物流服务。选定物流企业后应当在运输协议中明确约定物流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在因物流导致商品延迟交付时能够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以我国而言,采取易货贸易形式的企业应当采取不同于一般贸易的报关代码在海关处清关且部分自贸区对于易货贸易的国家和商品类型也有所限制。因此,企业应当全面了解出口国以及目的地国家政府监管机构可能对于跨境易货贸易实施的监管措施并严格遵守,同时加强与政府监管机构间积极的沟通合作,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便利条件。
以上便是易货贸易存在的风险有哪些的介绍,希望能帮到广大外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