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阶段是什么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阶段如下:一.探索期(1980s - 2001):成本驱动下的被动式融入;二.扩张期(2001 - 2013):市场与资源导向的主动布局 ;三.第一次出海浪潮(2013 - 2020):核心能力构建与全球价值链攀升;四.第二次出海浪潮(2021-今):全球化生态协同与价值重塑。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阶段是什么

一.探索期(1980s - 2001):成本驱动下的被动式融入
此阶段的核心驱动力在于全球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梯度转移,以及中国国内劳动力要素的比较优势。企业国际化行为主要体现为以OEM/ODM模式(原始设备制造商/原始设计制造商)为代表,在全球价值链(GVC)中扮演生产制造环节,被动承接订单。国际化本质上是“离岸生产”,而非主动的全球化战略。
战略后果方面,这一范式使中国企业实现了资本、外汇及基础管理经验的原始积累。然而,企业并未掌握核心技术、品牌或渠道,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对外部市场依赖性极强。此阶段可视为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化的“学徒期”。
二.扩张期(2001 - 2013):市场与资源导向的主动布局
该范式的核心驱动力包括中国加入WTO、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发布、国内经济高速增长对上游资源(能源、矿产)的巨大需求,以及规避贸易壁垒的客观需要。战略表征呈现为两大类:
资源获取型并购: 主要以国有能源和矿业公司为主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上游资产收购,旨在保障国家层面的供应链安全。
市场获取型绿地投资/并购: 以家电、通信设备等领域的领先企业(如海尔、华为、TCL)为代表,通过在目标市场国设厂或收购当地品牌,初步尝试建立自主的海外生产和销售体系,以规避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战略后果方面,企业开始从价值链的生产环节向上游(资源)和下游(市场)延伸,主动性显著增强。但此阶段的国际化仍以“资源驱动”和“市场驱动”为主要逻辑,对技术和品牌的关注度不足,且常因缺乏对地缘政治风险和投后整合复杂性的充分认知而付出高昂代价。
外贸人可以来格兰德外贸平台办理VIP,通过使用客户背调、市场选择、海关数据以及客户挖掘等功能快速提升自身业绩。
使用兑换码“天天爆单”可获得50元优惠。
三.第一次出海浪潮(2013 - 2020):核心能力构建与全球价值链攀升
核心驱动力源于国内市场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内卷” 加剧;企业迫切寻求先进技术、全球性品牌、高端人才等 “战略性资产”;“一带一路” 倡议拓展新地缘经济走廊;数字经济崛起重构全球商业基础设施,多重力量共同作用。
战略表征体现为国际化模式全面深化,呈现高度多元化与复杂化。并购目标从资源类标的转向高科技与品牌领域;绿地投资向高附加值研发中心、高端制造环节延伸;跨境电商等数字原生模式成为新增长引擎。战略目标从单纯 “获取市场”,升级为 “构建全球一体化的研发、生产、营销和运营体系” 。
这个阶段标志着中国领先企业开启从 “跨国公司” 向 “全球化公司” 的转型。海外市场不再只是销售场域或生产基地,而是成为企业全球资源配置、创新网络搭建、品牌建设的有机组成。同步地,挑战也升级迭代,地缘政治博弈、数据主权、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合规,成为企业必须直面的核心议题 。
四.第二次出海浪潮(2021-今):全球化生态协同与价值重塑
核心驱动力包含技术驱动(平台化运营、大数据赋能)持续深化,品牌全球化建设成为刚需,“一带一路” 长期积累的合作网络释放效能,以及中小企业加速涌入出海赛道,多方因素交织。
以上便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阶段是什么的介绍,希望能帮到广大外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