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有哪些
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如下:(一)《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二)《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三)《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四)《202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有哪些

(一)《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
19世纪中叶,贸易术语CIF在国际贸易届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对使用这一术语的买卖双方应承担的具体义务,没有统一的规定和解释。为此,国际法协会于1928年在波兰华沙召开会议,制定了关于CIF买卖合同的22条统一规则,称为《1928年华沙规则》。其后,该协会又在1932年的牛津会议上将此规则修订为21条,并将其改名为《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沿用至今。
(二)《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Revised American Forging Trade Definition 1941)
由美国9个商业团体于1919年首次在纽约制定,1941年在美国第27届全国对外贸易会议上做了修订,定名为《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
外贸人可以来格兰德外贸平台办理VIP,通过使用客户背调、市场选择、海关数据以及客户挖掘等功能快速提升自身业绩。
使用兑换码“天天爆单”可获得50元优惠。
(三)《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2010)
1936年,国际商会制定了一套解释贸易术语的具有国际性的统一规则,称为《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又称为《国际商业术语》。随后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发展,国际商会先后于1953年、1967年、1976年、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推出该通则的修订本。
(四)《202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2020)
国际商会(“ICC”)正式公布了2020年版本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这是现行《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自2010年生效以来进行的第一次修订。新修订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自2020年1月1日起生效。
以上便是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有哪些的介绍,希望能帮到广大外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