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报告高风险怎么办?

在你和一个新的商业伙伴签订合同之前,在和另一个供应商创建一个采购订单之前,或者在运输客户的大订单之前,这些业务都是可能存在风险的,可能会导致财务损失或经营上的麻烦,规避风险这是每个企业都需要知道的。那么,信用报告高风险怎么办?小编给你讲一讲。
一、需要了解信用报告报告包括的内容
一般来说,信用报告包括八大部分:报告概要、企业等级信息、高级管理人员信息、企业在资质与动态、企业经营信息、司法信息、财务信息、行业背景。
第三方机构出具的信用报告会对每个部分进行详细的阐述,但在很多情况下,即使拿到了信用报告,你仍然不知道每一个报告数据代表什么。就像去医院体检,体检结果会完完整整记录在体检单上,但这些医学数据并不能直接告诉你身体指标是否正常,正如获取身体数据并不是体检的目标,获取信用数据也不是商业行为的终极目的。比获取数据更重要的,是解读数据中传达的信息。在信用报告中,每一部分信息的异常都反映着不同的风险点。
比如,当企业的注册信息中频繁发生减资情况,有极大的可能存在股东或母公司抽离资本出逃的风险;股东链可以很好的反映目标公司的背景,股东性质多数为自然人股东时,相比法人股东,抵抗风险能力,融资能力都较弱;目标企业跟多家企业存在债务纠纷问题,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目标公司的信用程度较差,尤其是它涉及的诉讼案件的执行标的很高的情况下,会影响它的日常经营等,这些情况就说明被查询的企业是有风险的。
二、信用报告高风险的应对措施
1、财务信息体现有逾期行为
发生短期逾期,即便对方事后将欠款补足,也不能解除警报。第一次出现逾期,还可能是工作遗忘、操作失误等主观因素,但当再次发生逾期时,企业再以主观因素为接口,可信度非常值得怀疑,一旦与其展开合作必须及时催收,不可抱有侥幸心理。
2、信用报告中显示企业陷入重大诉讼、执行
企业运营中难免介入诉讼案件,如果是普通民事纠纷不必过于紧张,但当发现大标的额案件,尤其是已经进入强制执行阶段,要引起高度警惕,必要时及时终止业务合作。
3、报告中显示重大质量问题影响
制造业、药品、食品行业最担心出现产品质量问题,这种风险最大的特点是突发性,如果事件持续发酵很可能导致企业突然“死亡”。所以一旦有重大质量问题被爆出,要特别予以重视,认真评估事件走势和对企业的现实影响。
4、股东退出或股权转让
企业有时会发生股权变更,如果是股东之间利益矛盾或发展理念差异尚属正常。但如果是企业遭遇危机,导致部分股东失去信心,或者大股东为了融资或抵消债务被迫转让部分股权,则证明企业已经面临极大问题。必须及时了解股东变更的真实原因。
在企业合作中,第三方已经出具了高风险的信用报告,所以还是要根据企业自身考虑,毕竟生意不止这一单,但是因小失大那就得不偿失了。总之,出现了信用报告高风险,必要时尽量不要再进行合作了;若非要合作,一定要看清报告中风险高的缘由,避免给企业造成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