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任性?斥资买证?企业认证时要注意这些问题!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企业资质真的是一个万能的东西,作为一个企业从事某一行业的准入证明,其在企业的运营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招投标企业,资质更可以看做是他们开展投标活动的关键门槛,如果某些企业的资质不齐全,那么中标对于他们来说只能是天方夜谭。
而其中最重要的资质,便是企业信用评价。可以说,一个企业如果拥有了企业信用评价,那么其在以后的日常经营中会获得诸如投标加分、增大中标几率等便利。但如此重要的一类资质,在办理时却并不简单。

格兰德曾为数千家企业办理过资质认证服务,在这期间发现了很多问题,有的企业因为自身对于认证服务的理解有偏差,所以导致认证过程中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据小编跟业务部门同事沟通过后发现,目前,有不少企业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1.有钱就可以了,证书什么的买就好
这种企业真的占据很大比例,他们知道自己的产品有很严重的问题,但为了申报一些项目,进行一些紧急投标,所以无论花多少钱也要“砸”出来信用评价。一点不重视客户体验,漠视国家行业标准,企业内部充斥着粗制滥造,是他们特有的象征,对于这种企业,正规办理机构都会明确拒绝。
2.“比武招亲”
喜欢加好几个认证机构的联系方式,对价格进行比较,从中筛选出最便宜的机构进行办理,这种方法理论上没有问题,但办理费用低于市场价的机构,有较大概率为不正规机构。

3.不想办理手续,只想快速出证
其实和第一条差不多,不少企业觉得,钱已经给了,赶紧把证拿出来好办事,所以也不配合走线上标准流程。如此不按规矩出牌的行为,就算被“公示”出来,也是被“罚款”的下场。
4.觉得机构太“严格”
这种问题非常典型,有些企业觉得认证机构很多,一旦审核没有通过,他们就希望换一家认机构重新审核,一点不考虑是不是自己的问题。对此,小编想请问一点:“一家正规机构审核不通过,换一家就能通过吗?”

5.经手人太多,联系方式混乱
有的企业确定委托认证机构办理认证后,多次更换联系人,导致提供的企业信息极度杂乱不堪,双方进度无法统一,使得整个认证过程极度混乱。
上述5类问题,是企业在办理企业信用评价之前必须注意的要点。此外,办理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其他问题,一旦耽误了进度,企业千万不要着急,要第一时间联系机构负责人商讨解决方式。
企业信用评价的证书固然重要,但让企业的运行附和国家发展标准规定更加重要。无论哪类认证审核,贯彻落实永远位于形式主义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