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生效在即,对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将产生什么影响
明年1月1日,备受关注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生效实施,这是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新的重大进展,将有力拉动区域内贸易投资增长,提升区域内整体营商环境,稳固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届时加入“零关税”朋友圈的国家和地区范围将更广。
而加入RCEP还远不是中国参与自贸协定的终点,据悉,下一步,将实施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我国将进一步扩大范围,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推动中日韩以及与海合会、以色列、挪威等自贸谈判进程。
这其中大家关注度最高的就是中日韩自贸区了,作为我国已经谈判多年却还是未能成行的商贸协定,一直深受大家的关心,如今RCEP已经落地且即将生效,那中日韩自贸区的谈判进程会加快吗?他们二者又有什么关联与区别?

一、RCEP生效,中日韩自贸区的成立值得期待
RCEP落地为举步维艰的中日韩FTA(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减少了部分难度。要知道,对外贸依存度高是中日韩三国经济的共同特征,作为东亚地区三大重要经济体,利益诉求差异和产业结构相似等,是中日韩FTA谈判道路上的障碍因素。而在RCEP降低贸易壁垒和投资壁垒的大平台下,中日韩自贸谈判中涉及到的诸多问题得以突破。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员刘英这样描述RCEP落地对中日韩自贸区的影响,他表示在RCEP生效的大前提下,中日韩自贸协定的达成已经具备四大重要基础:
一是中日韩具备经济贸易合作基础。中日韩同为RCEP成员国,这为中日韩自贸协定的达成奠定重要基础。中日韩经济与产业互补性强,因此中日韩之间的贸易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自贸区的达成将使得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更为显著。
二是疫情冲击加速中日韩供应链和产业链的整合。疫情冲击着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密切了毗邻的中日韩供应链。在全球收缩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当下,中日韩之间天然的区位优势和互补的产业与经济优势,加速了中日韩三国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整合力度。
三是中日韩具备数字经济发展的优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中日韩在数字经济领域各有所长,在数字经济时代,无接触消费的当下中日韩之间数字经济、数字贸易的发展推动中日韩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是中日韩的互联互通合作优势。RCEP的落地不仅推动中日韩之间货物、资金的自由流动,而且有助于推进包括人员往来在内的密切合作,促进中日韩自贸协定的达成。
所以,总的来说RCEP的落地生效已经给中日韩自贸区的谈判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为未来三国之间的谈判创造了更多的空间与可能。

二、RCEP与中日韩贸易区的区别
因为RCEP成员国中同时包含了中日韩三国,所以其实三国无自贸协定的历史已经结束,三国间的货物贸易将会随着RCEP的生效逐渐走入低关税甚至零关税的时代。这时就会有许多人问这两者的关系,以及中日韩自贸区还是否有继续谈判的必要了。
但其实是十分必要的,RCEP虽然被定义为自由贸易协定,但在关税减免方面是低层次的。比如,东盟部分国家进口的部分汽车零部件要在成立第10年才能正式取消,部分乘用车的进口甚至要到第15年才能取消。
因为15个国家的国情、发展水平和程度和需要特殊照顾的产业都不相同,加上其他因素的困扰,所以其规定的限制其实较多。而中日韩自贸区其实就要更直接且限制更少,三方要加强经贸联系,可以在RCEP的基础上和剩余两方实现更大力度的关税减免力度。更大的关税减让将会给当地的进出口企业带来新的机会,更低的原材料成本价,更低的货物运输流通价都将直接造福生产企业和人民。
上文已经说了RCEP为中日韩自贸区的谈判提供了许多参考与条件,这能够让中日韩自贸区的规定更加灵活适用,且三国的贸易合作有了广阔的平台和基础,这给拓宽贸易合作、建立更紧密的贸易合作关系都带来了新机遇。

要知道,亚太地区是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地区,但同时又是一体化程度最低、发展潜质最大的地区,中日韩三国相互推动质量更高的自由贸易、建立自贸区其实十分重要且必要。值得一提的是中日韩三国之间的“东北亚自由贸易”必然会强化东半岛的区域位置,促进山东半岛的企业腾飞、经济发展。
而企业发展离不开跨境贸易服务商,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势必会遇到许多难题。不论是前期的找客户,中期的核实海外企业资信情况还是后期的海外欠款催收,都需要更为专业的帮助,青岛格兰德都是企业的不二之选。
最后,小编想说,RCEP生效在即,国内的进出口企业将会迎来快速发展的好时机,但时代红利远不止于此,随着国家的日益强盛,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中国签订自贸协定,届时将有更多的中国企业与品牌出海,将更多的中国产品输送到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