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的根本不是订单,而是它
做外贸,什么才是核心? 不是订单,也不是客户,而是产品本身。 优质的产品,匹配的是欧美、日本等高端市场;中档产品,适合东欧、澳洲等中端客户;而平价产品,在非洲、东南亚也有广阔市场。只要产品对路,总能找到相应的买家。 但工厂生产的货不会只交给你一个人卖。如何在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工厂对你的支持力度。
可以说,工厂就是你的坚实后盾。只要找到两三家有特色、愿意支持你的厂家作为你的“基地”,你就已经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这样的基地工厂,需要符合哪些条件?
1.合作排他性
工厂重视与你的合作关系,并给予最大力度的支持。这体现在两个层面:首先,给别人的报价永远高于你,保证你至少拥有稳定的利润空间;其次,随着你的业务量上升,甚至可以包厂运作,工厂的订单都由你主导——这才是真正的独家优势。
2.质量稳定可控
说到底,如果对产品质量心里没底,接单时总是不踏实,总担心出问题、影响返单,那样做得太累了。
3.与老板理念相投,适合长期合作
找一个靠谱的基地厂并不容易,如果只能合作三五年,意义不大,还要时刻担心客户被挖走。我个人不太认同与格局小的“土老板”合作,他们往往眼界有限、唯利是图,有时为省成本不惜牺牲质量,丢掉客户事小,砸了口碑才得不偿失。
4.工厂的外贸经验相对薄弱
这一点其实和前面几点相通。通常,技术出身的老板专业水平高、讲信誉、为人实在,产品质量也可靠,但往往不太擅长外贸拓展。这年头,全才难寻。如果在他们起步阶段就给予支持,陪他们走过最难的时候,他们大多会记你一份情。
无论从生意还是朋友的角度,这样的关系都值得珍惜。就像买股票,这类工厂属于潜力股,一旦发现,请牢牢把握。
花三年时间培养一家工厂的确不易,但这是外贸成功最核心的一步,必须踏实走下去。
那么,外贸最终追求的是什么?
不是一张订单,也不是一次利润,而是客户本身。订单不稳定,固定利润难长久,如果只关注价格、没有建立起牢固的客户关系,那么客户随时可能流失。
只有与客户在经营理念和产品认知上达成一致,不断磨合,逐步形成利益共同体,才能发展出真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这通常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找准自己的定位
众生平等,这也是西方价值观之一。千万不要有“客户是上帝”的想法,也不要认为自己是“服务者”。
产供销是一条完整的价值链,工厂、你、客户、消费者等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缺一不可。
我是产品的提供者,客户是产品的购买者,我们彼此平等,各司其职。 只有真正理解这个理念,面对客户不合理的要求时,你才有底气拒绝。我的客户向别人介绍我时,常说“MY PARTNER”或“MY GOOD FRIEND”,而我也不会刻意为他们拎包、奉承。 对工厂也是如此,不要觉得下了单就是“大爷”。
我的工厂朋友来我的城市,我都会请他们吃饭,因为我相信平等相待。把他们当成朋友,很多事情就好办得多,当然,也不是谁都适合做朋友,要选那些走正道、值得信赖的人。
2.调整思维、行为和沟通方式
用客户熟悉的方式和他们打交道。以前在香港公司工作时,小老板看我常在WhatsApp和Skype上与客户闲聊,觉得我在浪费时间。
但我始终认为,这是实现“欧美化”最直接、最低成本的方式。
一来能加深私人关系,我往往还会使用格兰德查全球的背调功能挖掘对方关键联系人,在沟通时通过兴趣话题引导对方,逐步把他拉入你的“利益共同体”或“兴趣共同体”,事半功倍;
https://www.x315.cn/background/email?share=QZONR(点击免费获取客户关键联系人)

二来也能改造自己,提升跨文化沟通与预判能力,能提前判断客户的反应;三来,还能不时获取一些非正式消息。
公司邮件往往只是正式渠道,有些合同细节客户不敢轻易通过邮件确认,但聊天中却容易获得线索。至今,我听到客户对我最好的评价就是:“你跟我们真像!”
1.目光放长远,不计较一单得失
始终抱持“帮客户解决问题”的心态。即使利润不高,只要客户遇到产品难题,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帮忙。这样才能在最短时间内赢得对方的信任与归属感,为十年二十年的长期合作打下基础。
2.注重细节 细节往往决定成败
举几个例子:接待美国客户,别用豪车,面包车更合适。因为美国人会觉得你利润高才买好车,砍价时会更狠。和东欧客户打交道,要平等相处,他们通常好客也爱面子,请他们吃顿饭,他们大多会想办法回馈你订单。餐桌礼仪也要留心,喝汤尽量不发出声音,吃西瓜要提前去籽,别从嘴里吐出来……
3.善于处理问题
订单顺利不算本事,问题是难免的。只有在危机出现时,你的应对能力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处理得好,能让客户和工厂都满意,也会增强他们对你的依赖。
任何行业想要做好,都要懂“道”与“术”。 “术”是师傅可以直接传授、学了就能用的技巧。遇到好师傅,他会教你很多细节,比如待人接物、言谈举止。 “道”则要靠自己领悟。没到那个阶段,听了也不明白;到了那个阶段,每个人的领悟也各不相同。
就像《倚天屠龙记》里谢逊让张无忌背的七伤拳口诀,属于“道”的范畴,功力越深,理解越透。 所谓“道可道,非常道”,正是如此。 修“道”之人不宜过于执着。
对利润和订单太过强求,反而容易忽略真正重要的东西。越是紧抓,越难得到。修养够了,很多东西反而会自然到来。“自然”是最重要的境界。因此,无论做什么行业,先学会做人。
你需要稳定的客户开发能力 前面我们谈到了产品、工厂以及自我提升,但最终,你还是要能够持续获取询盘与订单,把产品卖出去。 我们始终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看看五年、十年的变化就能明白。
外贸也是如此,现在很多人抱怨外贸难做,根本原因在于竞争环境变了,而很多人还在用老方法开发客户。国外买家也在成长、变得更精明,老方法怎么可能继续有效? 所以,当你觉得付出多、收获少的时候,不妨静心想一想:你的战略和方法是否正确?如果是错的,再怎么努力,只会离目标越来越远。如果是对的,就不要怕路远。
我们要学会顺应趋势 对外贸来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竞争环境已大不相同。这些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它们让信息更透明,削弱了国内出口商依靠信息差赚钱的优势;另一方面,它们也把买家的行为数据更多地暴露在网络上。 因此,我们必须主动学习如何利用这些工具,因为谁也无法阻挡时代向前的车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