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拿下巴西30万美金首单,3月后再拿订单
去年十月,我们与巴西一家顶尖家居批发商成功签下了一份价值30万美金的订单,并正式达成年度合作。对我们来说,这不仅是一笔大生意,更是敲开巴西市场大门的关键一步。
这位客户在中国已有数十年的采购经验,年采购量高达数百个集装箱,在巴西当地市场影响力非常大。而对我们来说,这是第一次接触如此体量的客户——说不兴奋,那是假的。
一.国庆假期的“意外询盘”
故事要从去年国庆假期说起。那天我正准备关电脑放假,突然收到一封新询盘。
点开一看,我几乎瞬间清醒:这是一家实力雄厚的大客户!
但我心里也明白,这类买家往往可遇不可求,想要精准锁定,还是得做好外贸企业调查分析。
因此,我使用格兰德查全球的查全球功能对该企业进行了查询。

输入企业名称进行查询,即可获取该企业的基本信息、联系信息、企业背景以及组织管理等资源。

根据行业信息可以获取对方企业的所在行业,我们可以根据其判断是否符合我们的原料延伸。

联系方式也一并提供,如果跟进受阻可以另辟蹊径。

同时还有组织管理信息中的董监高信息与人员架构,可以利用其结合财务信息判断企业的综合实力。

同时对接十几家供应商,晚一步,机会可能就没了。
于是我立刻放下休假心态,快速整理了厨房用品、清洁工具和收纳品类的详细资料——包括产品参数、认证证书、目录,以及一份有竞争力的报价。
客户首次沟通就提到,他们正重点拓展清洁用品线。我敏锐地察觉到:这既可能是机会,也可能是一道“测试题”。
当天,我们就发去了相关产品的认证文件与产能报告,并主动邀请他们来广交会现场看样洽谈——因为我们相信,第一时间响应 + 主动推进,才是信任的开始。
二.广交会上的“小插曲”与“大收获”
广交会前,我们全力备战样品和资料。
客户原计划参加二期展会,却临时告知无法到场。正当我有些失落时,又收到消息:他们第三期会来!那一刻,真是惊喜又期待。
我们做了充分准备:
1.展位核心区主打适合热带地区的家居产品;
2.报价单清晰区分试单与量产价格;
3.现场直接演示关键产品的性能测试。
效果出乎意料地好——客户当场选走十几款样品,同时提出了对包装和付款方式的明确需求。我们一一记录,并承诺48小时内反馈解决方案。这次见面,让彼此距离拉近了很多。
三.样品间:“关键战”与三次交锋
去年十一月,客户亲自来到我们的样品间。我们都清楚:这一面,决定合作成败。
面对客户,我们专注解决三大核心问题:
1.首轮谈价格。客户直接问:“试单价格能否再降?”我们既解释了量产后成本可优化,也适当调整了首单报价,但同时清晰说明了长期合作的价格机制。坦诚,才能互信。
2.第二轮看品控。客户反馈某款样品存在色差。我们立即协调生产线,承诺48小时内重新打样寄出——快速响应,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态度。
3.第三轮议付款。客户希望延长信用证账期。我们经过多轮讨论,最终推出阶梯方案:首单LC 60天,后续随合作延长。既照顾客户周转,也保障我方安全。
客户沉默片刻,然后微微一笑——我知道,我们通过了考验。
整个过程中,我们坚持“现场回应、不绕弯子”。有疑问,立马调资料;有顾虑,就分享同类客户的成功案例。扎实、透明的沟通,才能真正赢得信任。
四.签约之后,才刚刚开始
最终,我们顺利签下年度框架协议。
那一刻,我才真正松了一口气。所有曾经的紧张、反复调整方案的不眠夜,都在签字的瞬间化为欣慰。
首单集装箱在45天内发出。更惊喜的是,合作仅三个月,续订订单就已启动!
四点实战心得:
1.快≠有效,准才是关键。大客户要的不是速度,是真正能落地的方案。
2.灵活,也要有底线。包装、交期可谈,但产品定价与付款安全必须坚守。
3.样品间,是最好的信任场。面对面看产品、解问题,比什么画册都管用。
4.真诚是最好的技巧。尤其是与经验丰富的买家打交道——专业、靠谱,比任何话术都重要。
这次合作,于我们而言远不止是一笔订单。它让我们更清晰看到了自身可提升之处,也更深理解了“专业”与“真诚”的价值。
未来,我们将继续带着这些经验,坚定地服务更多国际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