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方信用是什么-买方信用支付方式有哪些

市场经济中,不是买方市场就是卖方市场,多数情况下,买方处于主动地位,先发货后付款在市场经济中已成为约定俗成的惯例,信用交易已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扩大营销的必要手段。那么卖方基于买方什么条件会同意先货后款,买方信用是什么?
一、买方信用是什么?
企业买方信用,通常指的是企业在开展业务时,作为买方地位,以自己企业的名义取得卖方所授予的信用;卖方企业在力图扩大销售的前提下对买方企业提供的一种信用手段,其本质是卖方企业对买方企业的货币贷借。
在实践中,买方信用一般用于进出口业务,即一国银行为鼓励本国商品出口,加强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对本国出口厂商、外国进口厂商或外国进口厂商的代理银行提供的银行信用,是一种非关税壁垒的贸易促进手段。在国内商品交易中,有的国家也采用这种形式贷款。
但很多公司由于应收账款回收不力,轻则造成企业的流动资金紧张,重则造成公司大笔坏账损失,导致经营困难。因此,在企业交易过程中,要侧重调查买方信用,筛选优质合作伙伴,事先对交易对象进行深入了解,再进行交易。同时要持续通过资信调查等手段关注合作对象的经营变化,有效识别风险。
二、买方信用的表示
企业买方信用主要包括客户进行的信用销售,即产品信用销售;同时包括银行、金融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信用,以及通过即期汇款和预付款以外等交易方式产生的企业信用。其具体做法是:
1、卖方通过赊销方式交易,卖方基于买方信用,先将货物发出,再收取款项,卖方此类交易方式即是基于买方信用直接表现。
2、金融机构以买卖合同为基础,为买方企业先支付货款,买方再将款项支付给银行。
3、实际交易中,除买方采用即期汇款和预付款等交易方式所产生的企业信用,也同样属于企业买方信用。
三、买方信用支付方式
信用支付通过银行充当信用中介来保证买卖双方交易资金的安全。买卖双方从事交易活动时,买方的货款先交给银行中间账户暂存监管,待双方货物交割完毕后,由银行再将货款交给卖方。国际贸易经常发生货款结算,以结清买卖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这种结算称为国际贸易结算。国际贸易结算是以物品交易、货钱两清为基础的有形贸易结算。
买方信用支付方式可以为:
1、信用证结算
信用证结算是银行信用介入国际货物买卖价款结算的产物。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买卖双方之间互不信任的矛盾,而且还能使双方在使用信用证结算货款的过程中获得银行资金融通的便利,从而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2、汇付和托收结算
汇付和托收是国际贸易中常用的货款结算方式。汇付是付款人通过银行,使用各种结算工具将货款汇交收款人的一种结算方式。托收是出口人在货物装运后,开具以进口方为付款人的汇款人的汇票(随附或不随付货运单据),委托出口地银行通过它在进口地的分行或代理行向进口人收取货款的一种结算方式。
3、银行保证函
银行保证函又称银行保证书,它是指银行应委托人的申请向受益人开立的一种书面凭证,保证申请人按规定履行合同,否则由银行负责偿付款。
4、各种结算方式的结合使用
在国际贸易业务中,一笔交易的货款结算,可以只使用一种结算方式,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将不同的交易商品或交易对象将两种以上的结算方式结合使用,或有利于促成交易,或有利于安全及时收汇,或有利于妥善处理付汇。
四、买方信用相关优质文章
买方信用限额怎么确定 | 如何获取国外企业的征信报告 |
海外客户信用如何查询 | 国外企业信用报告内容 |
国外企业资信调查方法 | 资信调查公司有哪些 |
为什么要做海外资信调查 | 资信调查公司收费标准 |
查企业信用报告收费吗 | 怎么找正规的资信调查公司 |
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信用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部分西方国家在其长达数百年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有效的解决办法,比如,借助于专业第三方机构来调查合作伙伴或者潜在竞争者的信用信息,对供应商、代理商、合伙方、竞争对手等进行管理;利用同业的信息共享来查询信息等。这些都可以有效减轻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买方信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