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专题丨马来西亚 Malaysia-客户特点-进口商采购商

马来西亚是中国的重要贸易合作伙伴,本文将全面介绍中国与马来西亚的贸易状况及马来西亚进口商采购商、马来西亚客户特点、当地风土人情、马来西亚节假日、马来西亚买家支付方式及马来西亚客户货款拖欠的处理办法等。
一、马来西亚(Malaysia)国情
1、马来西亚时间
马来西亚所处时区为UTC/GMT+8小时(东八区),当前时间和北京时间没有时差。马来西亚区号为+60。
2、马来西亚概况
马来西亚首都: 吉隆坡(Kuala Lumpur),人口约180万。
马来西亚汇率:马来西亚的货币为马来西亚林吉特(英语:malaysian ringgit)。截至2021年6月25日,1马来西亚林吉特=1.5544人民币,1人民币 ≈ 0.6433马来西亚林吉特。
马来西亚人口:3275万。
马来西亚地图: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国土被南中国海分隔成东、西两部分,即马来半岛(西马)和加里曼丹岛北部(东马)。
3、马来西亚疫情
截至2021年6月25日,马来西亚国内现有确诊人数为61,162人,累计确诊716,847人,累计治愈650,964人,治愈率为90.8%。
二、中国与马来西亚(Malaysia)的进出口贸易
据统计,2020年中国与马来西亚双边贸易额1311.6亿美元。其中,中国向马来西亚出口564.3亿美元,自马来西亚进口747.3亿美元。中国自马来西亚进口主要商品有集成电路、计算机及其零部件、棕油和塑料制品等;中国向马来西亚出口主要商品有计算机及其零部件、集成电路、服装和纺织品等。
1、马来西亚进口商_采购商
这里主要为大家梳理马来西亚从中国进口古董、厨房用具、家电、化工产品、钟表眼镜等商品的海外进口商名单。详情如下:
鉴于马来西亚买家实力和信用状况参差不齐,为避免交易收款风险,交易前的买家信用调查必不可少。
2、从马来西亚进口的国内进口商
进口马来西亚商品的国内进口商名单共11719家,以下为部分省市与马来西亚有贸易往来的进口商名单,点击查看详情:
若需要查询全球交易的中国外贸企业名单、及企业详细信息,点此筛选导出>>>免费查询国内贸易企业
3、出口到马来西亚的国内出口商
出口马来西亚的国内出口商名单共计23663家,以下为部分省市与马来西亚有贸易往来的出口商名单,点击查看详情:
若需要查询全球交易的中国外贸企业名单、及企业详细信息,点此筛选导出>>>免费查询国内贸易企业
三、马来西亚(Malaysia)客户特点
马来西亚风土人情:
1、在马来西亚不可用食指指人,若要指示方向只能用拇指。
2、马来人见面会以握手的方式进行问候,并在握手后把右手停靠在心上。注意对女士不可先伸出手要求握手。
3、与马来人打招呼、握手、馈献礼品或接物时不可用左手。用左手接物或打招呼会被认为对他们不敬。
关于马来西亚客户接待注意事项、马来西亚客户的资信和信用状况、马来西亚客户付款方式等,点击查看详情:马来西亚客户特点及预防拖欠注意事项。
四、马来西亚(Malaysia)法定节假日_公共假期
星期六、星期日是马来西亚的法定假日,除此之外,还有劳动节、杨迪-佩尔端·阿贡诞辰日、国庆节、马来西亚日等公共假期。
关于马来西亚的法定节假日、马来西亚公共假期、马来西亚传统节日表,点击查看详情:2021年马来西亚节假日时间表。
五、马来西亚(Malaysia)客户拖欠货款怎么办
针对马来西亚客户的拖欠问题,需要从马来西亚的贸易特点、诉讼制度等多方面做准备工作。依据货款逾期时间,即账龄长短,可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
1、马来西亚客户信用情况调查
马来西亚信用报告包含以下维度:企业等级信息、董监事会、银行信息、经营场所、经营信息、企业资质与动态、欠款记录、负面记录、财务信息、行业背景、国家风险、所在国家/地区经济数据。
要对合作方进行深度了解,对海外客户进行海外资信调查是一种耗时短、成本低的途径。详情可查看:马来西亚企业信用报告的内容和获取方式。
2、马来西亚客户欠款怎么追回
催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非诉方法和诉讼方法。
(1)在拖欠初期,企业可自行催收跟进,采取电话催收、邮件催收等方式确认对方拖欠原因及付款意愿;
(2)如果拖欠超过3个月,建议委托专业催收机构以非诉方式进行催收。因为货款回收率是随着时间越来越低的,此时回收货款可能已有难度,为了不错过最佳的催收时机,尽可能减小供货商的损失,应该尽快委外处理;
(3)如果自行催收、委外处理都不行,而对方仍在营业,有偿还能力,可提起法律诉讼。
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催收货款,我们都要先确定对方是否具有偿付能力和付款意愿。点击查看详情:马来西亚欠款怎么追回?马来西亚客户拖欠货款怎么办(视频)。
2、马来西亚欠款催收案例
海外欠款催收对企业来讲难度较大,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正规第三方催收机构,获得案件评估建议及催收指导,以下为催全球的马来西亚货款催收案例,点击查看详情:马来西亚欠款催收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