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措施有哪些?

我们清楚,由于各国发展程度不同且发展速度也不相同,造成汇率的不稳定波动,从而有了汇率风险,所以在贸易过程中如何规避汇率风险,已成为一个合格的外贸人必须了解的问题。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措施有哪些?
一、妥善选择交易中的计价货币
在对外出口交易中,尽可能采用本币作为计价货币。 在必须使用外币交易的条件下,要选择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如欧元、英镑等,在自由兑换货币中,应避“软”就“硬”,选择硬货币。
我国《会计法》中规定,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企业选定记账本位币,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1)该货币主要影响商品和劳务销售价格,通常以该货币进行商品和劳务销售价格的计价和折算;
(2)该货币主要影响商品和劳务所需人工、材料和其他费用,通常以该货币进行上述费用的计价和结算;
(3)融资活动获得的货币以及保存从经营活动中收取款项时所使用的货币。
二、合同中需要增加保值条款及汇率风险分摊条款
交易双方签订合同时,增加保值条款,把汇率定下来,以后无论汇率发生什么变化,仍按合同规定的汇率付款。
外汇风险分摊的方式,就是在主约上附一个价格调整条款,允许汇率在某一上下的区域内调整,若真正的汇率波动超过此上下限,则超过部分所引起的差额由买卖双力平均分担。
三、采取提前付款或延迟收款策略
为了避免因国内外汇贷款和出口收汇期限不一致造成的期限错配,允许企业以自有外汇资金提前偿还已结汇使用的国内外汇贷款。或者避免外汇升值、贬值带来的影响,到外汇管理局进行延迟收款。
四、远期结汇锁定汇率
远期结汇业务是指外汇指定银行与客户协商签订远期结汇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的外币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锁定汇率是指出口企业和客户使用即期信用证付款, 当提交符合信用证的单据后,如果交货的期限比较长,避免汇率变动风险的一种手段。
五、办理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
人民币与外汇掉期业务,是指银行与客户协商签订掉期协议,分别约定即期外汇买卖汇率和起息日、远期外汇买卖汇率和起息日。客户按约定的即期汇率和起息日进行人民币和外汇的转换,并按约定的远期汇率和起息日进行反方向转换的业务。外贸企业通过掉期业务可按约定的即期汇率和起息日进行人民币和外汇的转换,并按约定的远期汇率和起息日进行反方向转换,进行汇率风险防范,货币保值。
六、充分利用结算方式中的融资便利
1、出口押汇
在托收和信用证的结算方式下,出口企业将合同(或信用证)项下全套的货权单据作抵押,向银行融通资金。该业务下,外贸企业可以在国外债务人付款之前从银行得到预扣利息后的且保留追索权的垫款,加速资金周转。
2、票据贴现
出口企业将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或商业承兑汇票向银行申请贴现,银行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利息后将余款支付给出口企业。当前人民币汇率不稳,升值倾向较大,若出口企业担心出口收汇受损失,可以通过票据贴现予以适当弥补。
3、保付代理
出口企业向银行授让其应收账款,银行向出口企业提供坏帐担保、货款催收、销售分类账管理以及贸易融资等金融服务。一般用在赊销等信用方式出口商品或服务的交易中。该方式下锁定了进口商的信用风险,外贸企业将应收账款债权转让给银行后即可获得资金融通,提前获得应收外汇账款,再根据现行国家到汇管理规定办理结汇手续,从而既达到规避汇率风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