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生意?东南亚国家复苏,中国外贸订单严重“外流”
“放宽出入境限制,本来应是一件好事。”
然而对于我国外贸人来说,东南亚地区的出入境管理放宽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据官方数据统计,第一季度,我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5.8%,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5.9%,两者与往年相比都出现了下降。
诚然,如果细细对比可以发现,下降幅度可谓微乎其微,但紧接而来的“蝴蝶效应”却渐渐严重。
近期,有不少外贸人朋友都跟小编“吐槽”过:有许多国外客户都开始“毁单”。
老伙计Herman昨日就说过一个典型例子:他有个哥伦比亚客户,在上周基本都谈妥了,订金也付了。本来以为万事俱备,结果周一一来收到一封邮件,取消订单,订金也不要了。
站在外贸人的角度,此刻内心定是五味杂陈、百感交集。站在客户的角度,这是可以理解的。
在当前这种全球形势下,客户最容易担心的便是物流得不到保障,哪怕你是如同地中海、马士基一般的大公司也一样,所以他们会同时下许多订单,谁的货先到,就把主要的尾款付给谁,至于订金,对他们来说小意思。
至于订单的流失方向,现阶段大部分集中在东南亚,我国虽然在制造业领域处于世界“龙头老大”的位置,但东南亚因廉价劳动力居多等原因也不甘落后,虽然在短期内不会对难以撼动我国制造业地位,但若是长此以往,未来谁也无法进行预言。

首当其冲的便是越南,据格兰德海外大数据工具分析显示,越南产品在2022年第一季度贸易总额为1763.5亿美元,较去年该时间段增长14.4%。典型的便是服装制造业,据了解,越南许多地区的纺织企业订单已经排到2022年第三季度。
越南能有如此强劲的复苏势头,一是得益于欧盟大量的市场需求,二是由于经过一段时间的疫苗接种,社会已经趋于稳定。

此外,其与欧盟签订了自由贸易协议,直接达成了99%的关税减免,国外资金开始大量流入,许多外商就是看中了这一点,才与我国外贸人进行“毁单”。
可以说,未来我国外贸人,还有“东南亚”这个竞争对手。
但风险往往是与机会并存的,越南等东南亚制造业的崛起,也有属于我国外贸人的商机。
东南亚工厂要制造,必然需要以加工机器为主的机电产品,而机电产品本就是我国出口东南亚的重心,再者还有化工品、贱金属等,也是工厂制造中必不可少的材料。
外贸人可以使用格兰德平台的找客户功能,选择东南亚国家,利用最新的全量海关数据,精准进行获客。

需要注意的是,东南亚客户效率比较低,经常会出现2-3天才回复邮件的现象,外贸人对此不要心急,一定耐心等待,此外,他们比较精于算账,有时会把价格压得很低。其中当地有不少喜欢贪小便宜的企业,会以各种原因拖欠货款,对此,外贸人可以在与当地客户达成交易前,提前使用格兰德平台的全球信用报告查询一下,避免“踩雷”。

但优点也是有的,东南亚客户普遍的一个习惯就是待人真诚,小编曾经在一天内同时接待过印度客户与越南客户,当先后两次接待都结束后,感觉便是印度的客户油嘴滑舌且油腔滑调,而越南客户只有四个字来形容—如沐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