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报告的应用范围

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本质上是中介机构,最大的作用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防范合作风险的问题。企业信用报告可以快速全面了解企业的综合信用状况,为信用交易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减少因为不了解企业信用状况所带来的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企业信用报告的应用范围有哪些?
企业信用报告的应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
——寻找潜在客户;
——与新客户建立业务关系;
——了解竞争对手的最新情况,以制定相应的经营策略;
——招投标企业信用评级,为招投标双方开辟了信用专用通道;
——老客户的资料超过一定时限时,更新客户资料;
——当客户改变交易方式,可以及时应对;
——处理与客户的各种纠纷,包括各种诉讼;
——有重大合作项目时,降低风险等。
为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发挥信用在创新监管机制、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办公厅提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依法依规、改革创新、协同共治的基本原则,以加强信用监管为着力点,创新监管理念、监管制度和监管方式,建立健全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不断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三方企业信用评级可以增强企业间信用信息的透明度,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于建立企业信用的记录、监督和约束机制;有助于为企业的交易和信用管理决策提供信息和评估支持;为金融机构与企业间的合作提供资信信息方面的支持;为整个国家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奠定基础。
为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更广泛、主动地应用信用报告,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市场准入、资质审核等事项中,充分发挥公共信用服务机构和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出具的信用报告作用。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信用报告标准,推动信用报告结果实现异地互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