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规定的拖欠货款和合同诈骗是什么

司法规定拖欠货款和合同诈骗如下:
一、司法规定的拖欠货款
拖欠货款:凡是未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付请该付的货款、又没有另外补充协议的行为,均属拖欠货款。
我国《民法典》关于合法追讨拖欠货款的规定:
合法追讨拖欠货款的条件:
1、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存在的证据:交易合同、送货清单、收据、对账单、银行记录等。
2、证明债务人主体的身份资料:身份证复印件、居住地址等。
3、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诉讼时效中断后,期间重新计算。
二、司法规定的合同诈骗
合同诈骗:合同诈骗行为指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1、虚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义签订合同的。
2、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这里所称的票据,主要指能作为担保凭证的金融票据,即汇票、本票和支票等。所谓其他产权证明,包括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以及能证明动产、不动产的各种有效证明文件。
3、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5、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这里所说的其他方法,是指在签订、履行经济合同过程中使用的上述四种方法以外,以经济合同为手段、以骗取合同约定的由对方当事人交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定金以及其他担保财物为目的的一切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