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爆发通胀危机,外贸遭遇“重大挑战”,该怎么应对
中国外贸一季度平稳开局,创造新纪录。
但同一时期的欧美各国,就没有那么乐观了。
今年一季度欧美各国均爆发了不同程度的通胀,不少国家的通胀率甚至是到达了40年间的最高水平,更有国家第一季度企业倒闭近一万家。随着能源、食品等生活物资的不断涨价,人民的消费水平也被不断压缩,随之而来的便是通胀的影响波及到国际贸易层面。
而作为众多欧美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受到波及将会更直接。那中国外贸人应该如何应对,才能避免被欧美通胀“拖下水”,下面我们就来和大家做一个详细的分析。
一、欧美爆发几十年难遇的通胀危机
受俄乌冲突带来的不确定性、疫情导致的供应链中断等因素影响,欧美各国物价飙升,通胀率持续上升。
根据美媒报导,美国3月通胀率跃升至8.5%,创下新高,这是美国40多年来通胀率首次超过8%,而且几乎没有放缓的迹象。为了应对此次的通胀,美联储加息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

英国3月通胀率创30年来新高,通胀率飙升至7%。据官方统计,导致通胀上升的最大因素是燃料价格和能源费用的上涨,此轮物价的高涨也将进一步推高英国家庭生活成本。
德国3月通胀率升至7.3%,为两德统一以来的最高值。德国联邦统计局局长在一份声明中说,除了新冠疫情,俄乌冲突对德国物价上涨产生了“显著影响”。
此外,还有西班牙3月通胀率达到9.8%,创37年来新高;俄罗斯年度通胀率创20年新高;意大利3月通胀率创31年来新高;罗马尼亚通胀率创18年来最高纪录……
欧美国家几乎无一幸免,都在疫情和政治冲突的影响下爆发了不同程度的通胀。
二、通胀对进出贸易造成的影响
要知道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欧美各国大面积的爆发通胀,早就不只是单一国家的事了,通胀会随着国际贸易的流动而波及到全球。中国为了应对这一波流入性通胀,选择了让人民币升值。这也是近期欧元、美元、卢布等一众欧美货币集体跳水,人民币却不跌反升的原因之一。

而在人民币升值,客户国货币贬值的大前提下,中国出口面临的压力就是巨大的。海外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再加上物价上涨的影响,会直接削弱中国商品在海外的竞争力。中国产品一直以物美价廉的特质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如果价格优势不在,那众多生活化可替代性强的终端产品就可能面临滞销。
再加上欧美各国的物价上涨严重,人民的消费购买力就会大大下降,那对非必需品的消费就将被削减,对中国外贸造成双重打击。进而可能会影响中国外贸企业对欧美市场的出口,导致外贸企业订单减少,商品积压。
三、外贸人该如何应对欧美通胀危机
对于欧美国家出现通胀危机,影响进出口贸易,加上近期汇率波动、原材料涨价、订单下滑、周期延长等问题,外贸企业应该如何自救,如何在危机中寻找转机呢?
信仔结合格兰德多年的外贸经验给大家提供以下建议:
1.转换贸易目标
从传统的欧美市场转向RCEP成员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和中国签订自贸协定的国家。
要知道当原有市场表现不佳时,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开发新市场填补空缺。而外贸人的下一片蓝海市场在哪里,从东盟市场打败欧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这一发展趋势也能看得出来。
以RCEP协定为例,根据格兰德RCEP企业大数据服务中心提供的信息,RCEP打破了东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各自实施自贸协定的格局,首次将15个缔约方拉入到一个自贸协定中,意味着全球约三分之一的经济体量形成一体化大市场。

90%以上的货物贸易将最终实现零关税的规定蕴含着巨大的贸易创造力,可以说是2022年外贸人拓展业务的重要抓手,我国在东盟地区、日韩地区和澳新地区的进出口业务将会获得极大的发力空间。所以外贸人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抢先占领新市场。
2.打造产品核心竞争力
正如上文所说,当产品容易被替代时,在市场危机中就处于被动地位,消费者会倾向于选择其他产品。所以对于外贸企业而言,能够让产品订单不断的,一定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只有进行转型,做技术迭代,才能从廉价代工中脱离出来。也只有这样,商品的价格才不会成为其出口的阻碍,更不会因为一时的价格优势的丢失就遇到滞销的问题。
就比如我国近年来在海外市场一骑绝尘的新能源相关产品,脱离了低价竞争后,依靠核心竞争力成为了市场上的首选。以太阳能电池为例:
根据格兰德选市场提供的统计数据,商品太阳能电池(HS85414020)近1年出口到209个国家。近1年出口到印度的数量最大,出口总数量为841913203个,近1年出口到荷兰金额最高,出口总金额为598956万美元。仅靠单一产品企业也能挣得盆满钵满。

3.积极拓展国内市场
无论是此前的贸易战、疫情,还是现在的通胀危机,外贸企业都被推到了前排。
但是从长远看,外贸企业需要做两手准备,不要把宝全部押在国外市场。而是应该调整产业结构,寻找新的市场,同时拓展国内市场,在转型升级上早走一步。
国家在经济上大力推进的国际国内双循环战略同样也适用外贸行业。优秀的产品不仅可以在国外获取消费者的青睐,在国内同样也有市场。所以在特殊时期外贸企业要做到“两条腿走路”,国外市场要大力开发,国内市场同样也不能落下。
最后,要提醒大家,外贸行业风险总是与机遇并存,如何在风险中找机遇,在危机中抓转机才是外贸企业要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