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价开始反弹,报复性出货潮来袭?外贸人做好准备
上周刚说完,运价不断缩水,是整个行业的重大利好,外贸人可以抓紧时间出货。
结果这周就迎来了运价反弹,有的航线甚至直接飙涨9%,一时间就打乱了外贸人的计划。
下面就来给大家详细说一说最近这变化极快的海运行情。
一、运价未触底先反弹
综合最新一期各大航运指数,SCFI、NCFI指数均止跌返单;WCI各大主要航线指数维持平稳;FBX全球综合平均指数上涨3%,特别值得注意的是,FBX美西航线运价指数大幅反弹,涨幅达9%逾千美元,美东、欧洲和地中海航线均有小幅上涨。
周五,由上海航交所公布的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由于上海分阶段解封、复工复产与积压货量出笼,在地中海线、欧洲线领涨0.2%、0.03%下,SCFI指数上涨0.36%至4162.69点,终止连续长达17周的跌势,但美东航线与上期持平,美西航线则下跌0.15%。

而最新一期波罗的海货运指数(Freightos Baltic Index, FBX)显示,在跨太平洋货运方面,亚洲至美西的运价大幅飙升1186美元至13698美元/FEU(包括保费)。亚洲至地中海/北欧分别上涨2%和0.2%至12833美元/FEU、10583美元/FEU。
据业内观察,5月下旬开始出口货量渐增,目前6月初订舱状况来看,美国线持平、欧洲线小幅上涨,接着进入第三季海运传统旺季,期待滚动效应,能将第二季延误的货量在第三季补回,加上迎接年底采购季节新订单,看好下半年迎来一波出货潮。
此前,3、4月厂商清仓清库存赶出货,船公司尚能维持一定装载量,到了5月货量变少,许多承运商推出空航应对,有效支撑运价。业内预估出货潮在6月中涌现。
二、国内出货潮将来袭
由于疫情封控,4月份多达26万标箱的出口货物没有从上海出运。这相当于26艘满载10000标箱的船舶的运力,随着供应链的重新启动,未来几个月如此规模的箱船运力或将被激活。
随着上海解封政策的启动将出现一波货物抢运潮,这也将是现货市场运价的转折点,目前看来第二季度将淡季不淡,接着进入第三季度传统海运旺季,货量、运价有机会冲高。
根据格兰德官网提供的数据,近日,上海港集装箱单日吞吐量已达11万9千标准箱,恢复至正常的九成。经由高速公路省界道口进出上海的货运车辆单日已达7.8万辆,恢复至常态的三分之二。

在中国加快复工复产与政策支持的背景下,制造业将集中出货,加上此前因封控措施造成的延误出货。航运业有望迎来较强劲的市场需求,届时供应链压力将再度升高,支撑运价上行。
业界预估,最快5月底、6月初可以看到货量提振,集运市场的运价可能迎来一波上调。市场人士指出,远东到美西线运价走高,主要是上海陆续解封,部分货物陆续运送到美西,带动运价微幅上扬。
三、外贸人该如何准备
面对目前海运价格再次反弹,国内出货潮即将到来的情况,外贸人该怎么做,才能避免海运费再次上涨带来的成本上涨风险,怎么做才能让外贸人在国际贸易中掌握更多主动权。
下面,信仔根据格兰德多年的外贸服务经验出发,给大家提供3点建议:
1.多种运输方式并行
在海运费涨跌不定的情况下,外贸人更应该努力开拓新市场,并合理利用陆上运输方式来解决海运拥堵、价格频繁变动的问题。尤其是到欧洲的货物运输,完全可以选择中欧班列,让产品在时效和安全性上都得到保证。
2.用政策获取更高的利润
除了找到新市场为产品带来更多销量,企业还要抓住政策带来的红利。例如,5月18日,上海海关提出对因疫情管控产生的滞报金、滞纳金,分类分批受理企业减免申请,对符合条件的,予以免征或减征。

此外,还有RCEP、“一带一路”以及众多自贸协定同样是需要企业主动进行减税免税申报的,要知道产品税对于企业而言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用好政策,可以实打实地帮助企业节省成本,获取利润。
3.和客户商议解决方式
最后,如果的确是运费已经成为了影响成本最大的因素,那么就可以选择和合作方说明情况,再做后续的发货决定。如果不是特别急需的货物,可以和客户商议暂缓发货,如果确实是比较急,那么可以和客户商议共担运输成本。
如果以上三种方法均无法实现,那只能通过合理涨价,来覆盖过高的运费成本了。但是涨价后会面临合作方因价格不再合作以及市场销量走低的问题,所以各位外贸人要做好评估再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