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评级国外现状


信用评级机构掌握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定价权,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现在国际上的信用评级机构完全被美国垄断,而且奉行的都是对内对外双重标准。这就是目前信用评级国外现状。
信用评级是任何债券发行进入国际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必备的通行证,任何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要想在主流国际金融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维持投资级别以上的信用评级(BBB-),可以说,当今世界评级机构掌控着全球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定价权。过去数十年,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之一宣布下调某个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该国货币金融和资本市场 立刻风雨飘摇:汇率暴跌,股市崩盘,企业倒闭,乃至社会动荡、国家破产和政权更迭。
信用评级公司的一纸降级声明,威力远远超过总统、总理、财长和央行行长的信心讲话。1997年9月3日,标普宣布下调泰国主权评级,由A下降至A-,长期评级由AA下降为AA-;短期外债和泰铢评级尽管维持在A-1和A+1不变,前景则下调为负面。与此同时,标准普尔宣布可能会再次下调泰国主权信用评级。尽管泰国政府立刻发表声明,指责标普下调评级有失公允,泰铢汇率当天应声下跌超过4%。菲律宾比索和马来西亚币皆大幅下挫。让我们再回到2010年,标普将希腊主权债务评级从BBB+下调至BB+,一次下调三个级别;同日,标普将葡萄牙主权债务从A+下降至A-,一次下调两个级别;第二天,标普宣布将西班牙主权债务级别从AAA下降到AA,一次下调两个级别。消息传出,市场立刻产生强烈反应。4月27日,希腊和葡萄牙股市分别暴跌6%和5%,受此影响,德国、法国、英国等国股市普遍下跌2%-3%。28日,欧洲各国股市继续下跌。

外贸资讯,客户资源
客户调查、货款催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