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命周期风险管理要素

众所周知,人是有生命的,有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少年期、青春期、壮年期、老年衰退期,最终走向终点。企业也是如此,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是指企业的发展与成长的动态轨迹,包括发展、成长、成熟、(衰退)几个阶段。结合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处在不同的时期要有不同的战略重点,根据不同的风险管理要素进行管理,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一、初步创立的发展时期
万事开头难。企业创始阶段,产品的质量、技术、价格、性能等都要等待市场的检验;通常会出现管理者缺乏实际的管理经验、生产者缺乏实践操作经验的情况。因此,为了防范风险,企业要合理控制规模,摸着石头过河,注意把控企业的发展节奏。作为企业的管理者,除了正常组织生产经营以外,把握市场行情、分析产品定位、对企业的发展做出科学的预测和评估同样至关重要。
第一,企业创业之初,生存下来为第一位的。
这一时期,进行内部环境识别。广泛的市场调查,精细的实力分析,艰忍不拔的奋斗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创业没有完美无缺的计划,必须到市场中不断探索,不断修正,不断完善。
第二,结合实际不断探索企业在市场中的精确定位。
企业初创时期的失败,往往是在市场细分中定位的失败。面对市场的各类不确定因素,根据产业产品的生命周期,确定企业定位战略。新兴产业可考虑跟踪战略,成长性产业可考虑细分专业化战略,成熟性产业可考虑配套专业化战略,衰退期产业可考虑更新升级战略。
第三,不断完善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在创业发展期,进行目标设定。注重了解行业发展规律,分析产品服务的市场需求情况,研究企业经营发展的模式,不断完善企业发展的战略,使企业能够扎实地迈开第一步。
二、 成长期阶段
随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量”的不断积累,以及其他各种必要资源的补充,这时的企业已经全面增长,经济实力增强,市场份额逐步提高,竞争能力增强,已经在市场基本站立脚跟,企业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创新能力也不断提升。企业开始进入小规模发展的“成长期阶段”,即“青春期”。如同青春期的人一样,青春期的企业充满了躁动与不安,文化的冲突、组织结构的变革以及成长中的烦恼都会使青春期的企业暂时迷失方向。
(一)成长期前半阶段—企业规模发展阶段
1、明确企业发展目标,保持焦点一致,谨慎进入新领域。
2、熟悉各种政策,积极利用政策带来的各种发展机会深入拓展核心业务,稳步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3、创业家的转型以及创业团队的建立。
4、市场运作经验的积累。
5、对产品生产与技术领域的熟悉。对产品生产与技术领域的熟悉有助于企业在自身最熟悉的领域,应用最熟悉的技术,更为深入地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从而提升产品的品质和高附加值,进而获取更大的市场竞争力。
(二)成长期后半阶段—企业股份制发展阶段
随着企业的进一步成长,其经营资源总量不断增加,内生力量不断加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在持续提升。企业“质”的飞跃要求企业在各个方面寻求“更好”、“更大”,而股份制企业发展阶段是最为普遍的选择。
1、相关政策、法规及公司的章程,对风险持续合理的应对,通过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来有效管理运营企业。
2、与政府、股东及银行等保持良好的关系,以解决企业发展扩涨需要解决的融资问题。
3、对企业文化的关注。企业文化是企业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做大做强、持续发展的保障。
4、职业化、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建立。职业化素养、专业化人才、专业化团队。
三、 成熟期阶段
在企业走过了成长期,随着成长期企业在各面都有了较为厚实的积累,企业开始步入成熟期。
1、地方和国家中长期规划。在企业进入成熟期后,产品会逐步多样化发展,企业也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因此关注地方和国家中长期规划,将有助于企业未来战略选择和进入新市场。
2、强化企业创新意识,着力培育企业的发展能力。
3、强化企业的品牌意识,着力打造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
4、加强提高社会责任,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
四、衰退阶段
这个阶段并不是每个企业都会有的。因为,随着企业更加稳健成熟以及得到更大程度的社会认可,企业自身的价值就会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得以体现。企业家不只是在做企业,更是在做事业,而且事业的范围和影响力会随着企业的壮大而不断扩展。做到以下几点,就可能一定程度避免企业衰退。。
1、产业报国。
2、承担国家技术研发使命。
3、跨国发展。
4、持续增创新能力,适应市场的需求,不断推出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