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应收账款余额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信用经济不断被推行,企业的应收账款的规模逐渐增加,应收账款的管理对企业来说也就十分重要。应收账款作为一种债权可以帮助企业扩大销售、增加利润。但如果管理不善,就会破坏企业的资金流通。如何进行应收账款余额分析?
1、应收账款总量分析
应收账款是企业正常交易中因赊销而产生的未结算账款,其余额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发展。应收账款余额大,收回的现金就少,这样一来企业的风险就大。影响应收账款的直接因素是企业的信用政策。企业的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收账政策三部分。
信用标准是指顾客获得企业的交易信用所应具备的条件,是企业评价客户等级,决定是否给予客户信用额度的依据。信用条件是指企业接受客户信用订单所做出的要求,比如信用期限、现金折扣。
信用标准较严会降低应收账款余额,反之会增加。信用条件宽松会增加应收账款余额,反之会降低。
2、应收账款与企业销售规模的比较分析
一般来说,企业的应收账款余额应与企业销售规模的大小基本一致。销售规模大,应收账款余额也大;销售规模小的话,应收账款余额也会小。这一关系可以用应收账款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作为衡量指标。举个例子,如果这一比例是20%,则表明企业每100元的销售收入中有20元是赊销的,相对较为合理。如果这一比例是50%,就表示应收账款过大。对这个比例的大小及变化进行分析,可以判断企业应收账款的合理性。
3、应收账款变动情况分析
企业的应收账款在经营过程中会不断变化,是动态的。销售收入也是动态变化的,应收账款的增加体现了赊销行为的增加,同时也应带来销售收入的增加。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二者增长幅度的对比分析,衡量自身的应收账款是否合理。如果应收账款的增长幅度远远大于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则表示应收账款回收困难,有可能会让企业陷入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中。如果应收账款增长幅度和销售额的增长幅度差不多一致,那就属于正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