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风险管理三道防线是什么?

制造企业风险管理三道防线是什么?企业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概念,即企业的业务部门作为前端部门是风险管理的第一道防线;企业风险管理职能机构作为风险管理的第二道防线;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机构作为风险管理的第三道防线。同样制造业的风险管理三道防线也是如此。
一般来说,三道防线的理论广泛用于金融银行业,因为金融业的风险属于风险集中管理类型,这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往往风险管理的职能越集中,三道防线的边界就会越清晰。但是,近些年来,三道防线的方法也被引入到了一般的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用以更好的划分不同的职能在管理风险时的不同职责。
第一道防线:制造企业所有业务部门及职能部门
其中,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是第一道防线的核心。制造企业各部门的一线员工是企业的窗口,也是最先与风险源接触的群体,所有的员工在日常业务中需要及时识别、上报与初步管理风险,因此第一道防线是事前控制风险的关键,可以从员工将制造业某些问题传达到部门,再由部门向上传达问题。
第二道防线:制造企业风险管理委员会及风险管理职能部门
这两个机构不直接参与企业任何经营业务,而主要负责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统筹组织、协调与规划,并对第一道防线的风险管理工作、内部控制开展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同时承担重大风险的核心管理与组织职责,是事中控制风险的关键。
第三道防线:制造企业内部审计委员会及内部审计职能部门
这两个机构也不直接参与企业任何经营业务,主要负责对第一及第二道防线部门的工作进行事后稽核、审计和监察等,对企业内部控制度进行查漏补缺、对企业主要业务流程的合规性、合理性和风险可控性进行审计、对经营管理者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对企业信息系统有效性进行审计、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等,是事后控制风险的关键,也是最后一道防线。
此外,企业高层管理者负有识别、分析、监视和管理企业重大风险的职责,同时统筹管理和监督三道防线的有效运行,是推动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实施、改进并立于三道防线之上的关键所在。
要注意的是:
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融合侧重的是核心业务层风险的自控制,将风险管理工作最大程度的嵌入业务职能。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融合侧重的是对风险的监督检查,将风险管理工作要求最大程度的通过监督检查职能实现。但是第一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则不能尝试融合,这是最基本的原则和控制要求
制造企业风险管理三道防线是为了制造企业更好的掌握企业日常经营中的风险问题,动员企业所有人员、所有部门进行风险控制,让制造企业制造出高质量、高品质的产品,化解、降低制造企业风险,保持制造企业长久经营、向好发展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