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风险管理模式

在我国,不同行业企业风险管理模式是不一样的。要想针对自己所在行业制定合理的企业风险管理模式,就要了解我国企业风险管理现状及总体风险管理方向。本文主要内容有:1、我国企业风险管理现状;2、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的必要性;3、我国企业风险管理模式。
一、我国企业风险管理现状
我国部门企业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企业内部没有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缺乏专门的管理人才。风险评估没有法律的强制性要求,部分企业没有对风险评估给予足够的重视。再加上缺乏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没有建立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所必需的数据库,管理层无法科学决策,会导致企业承担很多风险。
二、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2004年1月修订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对内部审计的定义重新做了修订,即“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内部审计的好处就是可以改善组织的运营,可以通过系统、规范的方法,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目标。风险管理已发展成为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经营风险随之增大。如果不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企业就会陷入经营风险,而且调整的过程也会产生经营风险。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内部审计人员是企业的管理咨询师。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及其人员参与企业的风险管理也就成为必然的内在需求。内部审计在我国现代审计体系中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可以直接把风险评估的意见报告给董事会。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业务管理部门,可以从全局出发、从客观的角度对风险进行识别,及时建议管理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
三、企业风险管理模式
1、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相结合
健全的公司治理需要董事会、管理层、外部审计师和内部审计师之间的有效互动,内部审计师应协助管理层完成企业风险管理的初步建立工作,包括参与制定风险战略,指导风险评估和风险分析,协调实施风险管理措施等。内部审计师应确认企业的风险管理是否满足实现战略、高效运作、客观报告、遵守法规的目标,从总体上对风险管理体系的准确、可靠、充分和有效发表审计意见。根据企业所处行业不同内部审计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制定审计计划时也会有所区别。企业可以委托内部审计机构,获取保证服务的同时就风险管理有关问题提供咨询服务。
2、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
比如,信用管理部门。企业信用风险不容忽视,关系到企业业务的开展。企业要成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与财务部、法律部协调工作。主要工作内容有交易前的客户资信调查、应收账款管理、客户信用档案管理等。企业要对自身涉及的各项业务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招纳专业管理人员,并对现有员工定期进行培训。
3、制定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
企业风险包括投资风险、融资风险、技术引进风险等。这些都需要企业提前评估业务的可行性和风险性。各部门在进行风险评估时,需要遵守一定的评估机制。只有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才能保证企业最大可能地规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