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融资有风险,操作需谨慎!国际贸易中,业务链条长、跨越地域广、信息不对称及不可控难点多,往往容易滋生贸易融资骗局,特别是较常见的信用证融资骗局。基于此,银行在进行信用证融资审批过程中需高度警惕、严格防范。

骗局源于风险点,那么,问题来了:
1、为什么会产生信用证融资风险呢?
一方面,信用证业务是凭单付款的业务,开证行承担第一性付款责任,它既对出口商提供担保,又以满足信用证各项要求为条件从而保证进口商的利益,但正是由于信用证运作的独立性,使一些不法商人有机可乘,利用信用证只处理单据而不涉及货物的特点,进行作假或以假单据骗取货款,或以假信用证骗取货物或骗取到银行融资便利达到欺诈之目的。即使在正常交易中,也有一些商人因市场变化、价格因素等,在单据中挑毛病,从而达到降价、减价、迟付、少付的目的,给出口商正常收汇造成风险和损失。
另一方面,信用证自开出至付款时间有一段时差,如市场、汇率、政策、企业状况等都有可能发生不利于开证行的变化,尤其是远期信用证,很多情况下,超过合理付款期限,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企业资金供需矛盾引起开证规模失控,造成资金体外循环或挪作他用,控制资金回流难度加大。
2、融资过程需要重点关注哪些风险点呢?
(1)客户风险
进出口双方恶意诈骗,内外勾结,共同欺骗银行。如以假进口套开远期信用证进行融资,或以空证打包放款,或伪造单证。
在进口项下,单证相符的单据到达后,进口商破产,无力付款,或在进口押汇情况下,银行先垫付放单,后向进口商收款,这样风险就比较大。
在出口项下,出口商获取打包放款的款项后,将此笔款项挪作它用。致使信用证称为一纸空文,使打包款项无法及时偿还。
(2)市场风险
从进出口双方签订合同到开出信用证再到付款,有一段时差。如果交易的货物价格波动比较频繁或进口方破产、进口商利用法院支付令故意拖欠货款等都会影响信用证的按时执行。
(3)汇率风险
信用证都是以外币计价开立的,这就牵扯到了汇率风险,由于汇价变动而使某一方遭受损失。如在进口项下,开证日与付汇日之间有一定的时差。尤其是在远期信用证下,如果在付汇日外币汇率上升了,这时若申请人无充足的资金购汇,开证行就必须垫支一部分款项单证不符风险。
在进口项下,开证行签发了提货担保书,便失去了对外拒付的权利,即使单据有不符点,也必须付款,而且一旦真正的货主持全套正本提单提不到货而要船公司赔偿时,开证行必须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在出口项下,出口商提交的单据与信用证条款不符是常有的事,一般情况下不会造成大的收汇风险,但当市场价格变化对买方不利时,买方往往借故压价,而作为承担第一性付款责任的开证行在发生单证不符时,其付款责任即可解除,从而使打包放款、出口押汇的款项无法得到及时清偿=信用证融资风险的成因。
3、如何才能规避信用证融资风险呢?
首先,强化风险意识,将信用证业务纳入企业统一授信管理之中,并做好融资前的风险评估。其次,完善对融资企业的风险控制手段,建立健全信用证融资审批的监督制约机制,采用一些风险调节杠杆来抑制客户开立远期信用证的倾向,严格保证金制度和担保抵押制度,同时,为规避汇率风险,对在外汇市场上波动较大的欧元、日元等币种,为客户提供相应的远期结售汇、远期外汇合约、外汇期权等金融工具。
最后,加强融资后的风险管理,建立严密的风险防范体系,并对从业人员加强培训,提高风险防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