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法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远去,世界经济看似有好转,但是隐藏的危机因素并没有消除。危机因素只是暂时处于收缩状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整改,可不知什么时候,它又会卷土重来,甚至带来更大的经济危机。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加深,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大,这就需要我国企业不断加强自身风险管理意识及措施,本文就企业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法分析探讨。
一、流动性预警机制的建立
企业应该建立比较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使其贯穿在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中,不论是国有企业、上市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均应该建立较完善的流动性的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财务中的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及速动比率等指标能够有效反应企业财务的变动趋势;而用每股现金流量、经营现金流量、现金流债务比及现金流量比率等能够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的能力;而资产利润率、每股收益、主营的业务利润率及权益净利润等有效构成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指标。这些财务指标能够有效反映出企业经营状况及资金流动的风险性,依据预警机制里的财务指标能够对企业财务困境进行预测,从而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规避。
二、对企业长期资产流动性进行提高,并拓展融资途径
对于企业长期资产管理,比较注重其盈利性,而流动性被忽视了,长期资产除了能通过变现形式来实现流动外,还可以通过合营、租赁、对外投资及债务重组等把闲置机器设备、办公楼及厂房等进行盘活;
还可以将无形资产流动性提高,可以运用契约形式把无形资产进行出租及授权,这样企业就可以收取加盟费、租金及使用费来获得收益了;
在融资途径上,还可以通过借款、银行贷款及上市之外的其它融资来降低企业融资风险及资本成本,像金融租赁、二级市场融资、风险投资等新金融工具的应用,来拓展融资渠道。
三、全面预算制度及内控机制的完善
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建立完善的全面预算制度,能够有效发现及控制企业内部资金管理问题,需要对现金流入及流出进行准确预测,依照预算进行科学安排现金支出,同时依据实际生产需要,对现金预算及时作出调整,并确定企业的现金最佳库存量。
对企业内控机制进行完善,能够有效保障企业财务活动及生产经营状况,主要包括风险防范及内审控制制度的完善,像风险防范中的合同风险、筹资风险、信用风险、投资风险及担保风险等均进行控制;内审制度是企业财务活动的重要监管方法,一定要建立完善的内审制度,来约束及规范企业的财务。
流动风险管理是企业财务中的重要组成,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及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均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对企业流动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全面预算机制及内控制度等,同时还要拓展融资渠道及业务外包等形式来降低流动风险,另外还应该建立相应的流动应急风险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