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管理

市场大环境下,企业信用尤为重要,企业信用既是企业业务正常往来的基础,又是保证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关键。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企业客户双方因信用风险而产生的纠纷越来越多,客户信用风险问题日益突出,信用危机逐渐成为企业运行中必须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就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展开论述。
一、企业客户风险形成原因
(一)客观原因
1、我国市场经济虽然经过近30年的发展,但还未形成完善的体系,法律制度并不健全,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还有很大的缺陷。
2、客户经营不善,管理措施不能及时到位,导致财务状况持续恶化,资不抵债,拖欠货款。
3、企业与客户双方对于合同中某些条款存在经济纠纷,应收账款迟迟无法收回。
4、客户资金紧张,形成企业“三角债务”。
5、少数客户可能存在蓄意欺骗、欺诈行为。
(二)主观原因
主观原因是企业客户信用风险产生的最根本原因,主要是指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和内控制度存在缺陷,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
表现在:
1、缺少客户信息,不能准确判断客户信用状况。
2、企业各管理部门职能交叉、缺乏沟通,信息不畅通。
3、缺乏受专业训练的信用风险管理人才,达不到风险管理现代化的要求。
4、企业内部信用管理观念薄弱,缺乏信用风险管理意识。
5、对客户资信资料缺乏管理,信用决策和信用控制缺意识。
6、对客户资信资料缺乏管理,信用决策和信用控制缺。
7、缺少科学的内部信用管理制度。
二、降低企业客户风险的措施
(一)成立独立的客户信用管理部门
信用风险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必须由特定的部门和组织才能完成。企业领导必须对信用管理工作给予足够重视,应在企业内部建立信用管理职能机构,负责贯彻执行信用管理制度。
(二)建立客户信用调查和评估机制
建立客户信用调查和评估机制,就是要在交易前调查和评估客户的信用状况,做出科学的信用决策。这项业务既可以由企业内部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完成,也可以委托专门的信用调查机构(如格兰德信用)完成。
(三)对客户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企业为所有客户一个完整的数据库,以便对客户实行集中统一 管理,改变客户信息只掌握在几个业务员或某个部门手中的状况,将各个业务员和部门收集的信息集中起来统一管理,互相分享、及时沟通,形成对客户统一、客观、公正的评价。
(四)制定客户信用政策
(五)建立企业客户应收账款管理和回收机制
应收账款管理和回收机制,是指在应收账款发生后,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监控账款,保障账款按时回收。企业应定期召开收款会议,形成例会制度,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应收账款管理的内容主要有:
一是对应收款项的账龄要及时进行统计分析,控制应收账款额度和收回时间。
二是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控制,并要充分估计其持有成本和风险
(六)营造企业客户信用文化,培养专业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