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风险管理的标准

企业进行每一项工作都需要达到事先设定的一定的标准,对于企业的风险管理而言,也需要将风险管理的过程实施后达到企业事先设定的风险管理目标。那么,企业风险管理的标准是什么呢?
一、企业风险管理目标需要企业事先予以科学、合理性设定
这个风险管理目标不能设得太高也不能设得太低,过高与过低都不符合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也不会给企业带来益处,要么浪费时间和资本,要么打击企业风险管理的信心。企业的风险管理目标首先要与企业的总体目标相一致,并将企业的风险管理控制在企业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这是企业风险管理需要达到的第一个标准。
二、风险管理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企业除了内部的风险之外,还有企业外部风险,而企业的外部风险中有一个重要的风险就是法律法规风险。因为企业的运行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如果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出现违法违规的情况,则会给企业带来生死攸关性的风险。
三、遵循“两低一高”原则
指的是,应付款、应收款低,资金储备高。应付款低意味着它不欠别人的钱,应收款低意味着别人不欠它的钱,两者低就说明它的资金流通快。否则就意味着风险高。资金储备高就意味它抗风险的能力强,这样的企业运作与管理就很良性。很多企业倒闭就因为三角债,应收款收不回来变成了呆帐死帐,再加之应付款要支付,所以破产。
四、风险意识及风险管理的敏感程度高
对企业经营风险可以从生产、市场、资源、管理、财务、环境等方面进行考察和分析评价。具体做法可采取企业自测和专家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企业风险管理的标准也是上述经营风险低才符合要求。
(一)生产风险
主要分析设备(装备)的适用性,能否满足当前生产经营需要,能否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产品的市场定位和市场地位,客户的满意程度;主要产品所处的技术寿命周期和市场寿命周期;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状况;技术储备和新产品开发情况;生产成本的竞争能力;工艺合理性及先进程度。
(二)市场风险
主要分析本企业竞争优势、销售策略、销售网络、价格策略、市场份额,并与主要竞争对手进行对标分析。
(三)资源风险
主要分析人力、资本、原材料、能源、技术等重要资源的来源、价格、质量,以及资源占有率、地域分布等。
(四)管理风险
主要分析企业组织结构和企业战略的适应性,决策程序的合理性,对所属企业(分支机构)控制制度和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分配制度(激励机制)的合理有效性,业绩考核方式的合理合规性,内控制度的完备性和执行有效性。
(五)财务风险
主要分析资产结构的合理性,与本企业主业经营性质的适应性;根据财务报告,分析资产的可流动性和偿债能力;汇率、利率变动对企业的影响;财务信息的客观可靠性、及时性、完整性;财务信息对决策的影响力;投资评价制度的科学合理性,以及对投资主体的激励作用等。
(六)环境风险
主要分析、评价企业外部因素变化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包括资金的供应状况对企业融资的影响;社会上能够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的质量、价格对企业的影响;国家法律和政策变化(如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环保政策、资源政策等)对企业发展的影响;重要客户、供应商的资信状况;社会技术进步状况及发展趋势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企业生存空间及未来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