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小微企业贷后风险管理
银行小微企业贷后风险管理主要内容有:1、什么是贷后管理;2、银行小微企业贷后风险管理措施;3、贷后管理的意义。
一、什么是贷后管理
长期以来,贷后管理一直是我国银行信贷管理的薄弱环节,由于在信贷经营中存在的惯性思维和做法,当前的贷后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在《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中,已将授信后管理和问题授信处理作为银行授信业务的重要环节予以强调和规范,充分说明加强贷后管理的重要性。
二、银行小微企业贷后风险管理措施
1、重新设计信贷管理流程
在贷前,相关部门要共同确定贷后管理方案,明确贷后管理策略,贷后管理方案应纳入贷款审批内容。在贷中,结合授信条件的落实完善,调整贷后管理方案与策略。在贷后,要搜集获取小微企业信息,分析风险,寻找产品创新、客户服务的业务机会,及时进行风险监控。对发现的风险信号根据严重程度及时作出决策。
2、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商业银行应建立贷后专业化管理模式,从公司业务、风险管理、授信执行和稽核等部门有信贷业务经历的人员中选拔配置贷后管理专业人员,增加对一线信贷人员的支持。通过标准化管理,严格信贷人员的准入与退出,开展系统化培训,提高信贷人员的工作水平,充实培养贷后管理人员。对关联客户、多元化经营、开设海外业务的小微企业开展风险预警分析,建立健全预警客户的主动退出机制。充分挖掘贷后管理的服务功能,实现贷后管理工作的价值增值。
3、改进考核管理
商业银行应完善信贷绩效考核机制,将操作合规性、过程管理以及风险防范能力等方面的考核指标纳入考核管理,增强客户经理风险意识,有效平衡短期经营指标与长期管理指标的关系。
三、贷后管理的意义
1、是信贷管理的最终环节,对于确保银行贷款安全和案件防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贷后管理是控制风险、防止不良贷款发生的重要一环。客户的经营财务状况是不断变化的。可能在审批授信时客户经营财务状况良好,但由于行业政策的影响、客户投资失误的影响,上下游的影响会引起客户的经营财务状况发生较大不利变化。
2、贷后管理是银行转变经营管理理念的要求
长期以来,商业银行重数量、轻质量;重结果、轻过程;重短期、轻长期。因此,商业银行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转变经营理念与机制,摒弃“重贷轻管”的发展方式,强化贷后管理,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稳定资产质量,增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3、是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我国资产证券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尚难以成为转移资产风险的主要手段,只有通过强化贷后管理,才能有效控制授信敞口风险,减少资产质量问题,使授信资产得以顺利收回,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使用效率和综合收益,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