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在融资租赁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措施是什么?

当前,传统的融资渠道已经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很多中小企业存在融资难的问题。新的融资方式应运而生,融资租赁作为新型融资方式,条件要求比较少,非常适合中小企业操作。但是融资租赁的风险也是比较大的,这就需要中小企业学会规避风险。中小企业在融资租赁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措施是什么?一起听听小编是怎么说的。
第一、需要了解,中小企业在融资租赁过程中的风险有哪些:
1、产品市场风险
如果是资金用于添置设备或进行技术改造,首先应考虑用租赁设备生产的产品的市场风险,这就需要了解产品的销路、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占有能力、产品市场的发展趋势、消费结构以及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若对这些因素了解得不充分,调查得不细致,有可能加大市场风险。
2、金融风险
融资租赁具有金融属性,金融风险贯穿于整个业务活动之中。对于出租人来说,最大的风险是承租人还租能力,它直接影响租赁公司的经营和生存,因此,对还租的风险从立项开始,就应该备受关注。
3、贸易风险
融资租赁具有贸易属性,贸易方面的风险从定货、谈判到验收都存在着风险。
4、技术风险
融资租赁的好处之一就是先于其他企业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技术的先进与否、先进的技术是否成熟、成熟的技术是否在法律上侵犯他人权益等因素,都是产生技术风险的重要原因。严重的话,会因技术问题使设备陷于瘫痪状态。
第二、降低中小企业融资租赁风险的措施:
1、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和分析模式
企业应及时确定风险预防目标,建立和完善风险预警系统,对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企业必须对市场融资环境和自身的融资能力进行判断,保证融资决策的正确性、科学性,促进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能健康发展。
2、合理确定资金需求量,控制资金投放时间
企业的融资数量和资金投放使用时间都是根据企业实际的资金需求量及其使用时间决定的。不管企业通过何种融资方式、融资途径,都必须首先确定融资量,资金量对企业选择一个合理的融资方式有重大意义,确定一个融资限度也有利企业控制融资,降低风险。
3、选择好融资模式,降低资金成本
无论通过哪种方法进行融资,企业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代价就是企业会出现不同的资金成本。融资过程中,企业要严格遵守国家制定的融资政策、方针和法律规范,科学选择融资方式,并注意融资成本的占用。综合考察各种融资方式,研究各种资金来源的构成,从不同的资金需求和企业的经营条件出发,寻找一种最适合企业的融资方式,真正减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4、健全中小企业企业融资风险防范机制
增强风险意识,全面考虑可能会引发风险危机的各种因素,完善企业内部的融资机制,加强融资监督。企业还应建立融资风险评估制度和重大风险报告制度,在未得到董事会批准的情况下,企业一律不得对外融资,对于违反融资规范的行为,企业有权力追究其责任。
5、提高中小企业自身实力和管理
例如,加强内部控制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的建设等
保证企业所有经营活动都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预防违法违纪现象发生
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防止出现假账的问题
保证资金保值和增值,减少舞弊现象的发生
6、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担保是降低企业融资难度的一种手段,但我国企业融资的担保体系还不够完善,基本处在初级阶段,还需要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并有节奏、有效率地完善担保体系,从而有效地解决企业担保难、抵押难的问题,为企业融资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以及为企业开辟更多的融资渠道。
7、中小企业需增强法律意识
总之,融资租赁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合理降低风险才能带来更好的收益。
因此,加强中小企业融资租赁风险管理非常必要,企业可以采取建立融资风险管理体系、健全风险评估模式、提高企业信誉等防控、降低风险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