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遇到海外欠款,三招快速回款止损

海外市场广阔,机遇颇多,但海外贸易中的机遇与风险并存。许多外贸企业都吃过海外货款拖欠的苦头。那遇到海外拖欠,国内企业究竟应该增么做呢?今天,有着十几年丰富海外催收经验的业内人员,将分享他的应对方法与经验。
一、遇到海外欠款怎么办?
1.建立健全应收货款催收机制
企业要成立相关部门专人管理应收账款,及时更新货款回收情况,定期跟进货款情况,及时整理交易过程的合同、凭据等材料,加强逾期货款的回收等工作。制定合理有序的催收制度,灵活运用不同的催收方法。定期培训催收人员的催收能力,比如催收技巧、相关法律知识,熟悉国内外不同商账业务的相关法律规定,并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催收:
(1)电话催收、信函催收。逾期前期,供货商可通过电话催收和信函催收来回收货款。信用良好的客户在该阶段会支付货款。
(2)上门催收。逾期超过一个月,建议供货商上门催收。注意不同催收技巧的运用,比如恻隐术法、软硬兼施法。上门催收相对于电话催收效率高,也可签订还款协议,注意写明再次逾期的赔偿款。
(3)委托第三方专业催收机构处理。有回收难度的货款,尽量在逾期半年内委托第三方专业催收机构处理,不要错失最佳催收时机。
海外商账催收工作很复杂,且成本高。企业得耗费大量时间了解对方所在地的法律、政策、商业环境,再加上企业所派出的催收团队不熟悉当地的机构、法律关系,催收的威慑力不够高,遇到恶意拖欠货款的客户,就无能为力。所以一般来说,不建议企业自行进行海外商账的催收。
但第三方专业催收机构有专门的海外催收渠道,且第三方催收经验丰富、渠道多、关系网广,可对债务方多方位施加压力,因此催收效率就高。 可以帮助企业联系客户所在地的催收机构进行处理,为企业节省了一大笔催收成本,而且当地催收的催收成功率还更高,因为可根据国际商业黑名单对其施压。
2.加强对签订合同的规范培训
国内企业在与客户签订条款时,缺乏对买方拖欠货款的具体约定及惩罚性措施,这会导致后期买方在拖欠货款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不强。如果在合同中没有具体写明惩罚措施,国内企业不仅会承担买方违约付款的风险,还会承担产品损耗的成本,如果是对外贸易,还要承担汇率变动产生的外汇风险。因此,企业必须注意交易合同的签订。
3.加强对信用赊销客户的管理
全方位调查客户的资信状况,深度掌握其资金来源是否稳定。对于信用一般,资金来源不稳定的客户,供货商要减小对方的赊销额度。必要时,企业可委托综合信用管理服务机构如:格兰德信用出具客户的信用报告。详细记录并及时更新客户资料、还款能力分析、账龄、货款回收情况等。在出现货款逾期的苗头时,就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记得保留好双方交易过程的单据、记录,以便不时之需。
二、企业遇到海外拖欠的原因
1.市场变化导致经营不善
做生意本身就存在风险,市场千变万化,谁也没法保证一直过得顺风顺水。也许有的老客户跟我们合作了很久,但是市场发生变化可能会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甚至面临破产。而我们在千里之外,对这些情况不掌握,不知道客户公司的经营状况。即使客户不是有意欠款,但确实资金周转不灵,你的款就被欠下了。 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企业多关注客户的情况。如果客户出现重大的经营问题,是藏不住的,如果留心一定能够发现端倪早做准备,减少风险,及时止损。
2.恶意欺诈和赖账
商场如战场,各种情况都会有。一些新成立不久的公司,先合作几个小单子,建立信任之后便开始赊账。通过各种借口进行拖延付款,高层变动,双方合作对接人变更等都可能成为客户借机赖账的借口,有的甚至伪造各种文件来拖延,最后通过破产逃避债务。这种情况对企业的市场把握能力有较高要求。我们在对客户的资信调查中,一旦发现客户的公司成立时间不久,就要警惕恶意欺诈的风险。
除此之外,要想防患于未然,就需要定期审查,随时掌握客户动态,多掌握客户的动态百利而无一害。一方面可以更有效地跟进维护客户,另一方面能够规避风险,大客户的一份信用报告花一点小钱是很划算的,千万不要在大事上糊涂,在小事上精明。
三、其他防范海外拖欠优秀文章
不难发现,尽管海外贸易货款拖欠已经成了外贸行业的持续性难题,但并非没有解决办法。从源头入手优化合作前的管控和监督,到合作后期多种催收方式结合积极催收,是可以很好的解决海外拖欠的问题的,如果遇到货款拖欠的疑难问题,寻求第三方催收机构的帮助,更是能够为企业再次“托底”,不成功,无佣金的承诺,也定能给企业应收再上一层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