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风险管理

中国企业风险管理是企业经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主要包括1、财务风险管理;2、法律风险管理;3、文化风险管理;4、信用风险管理。
1、财务风险管理
很多企业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够,缺乏对于财务风险的足够重视。企业财务风险包括投资风险、资金结构管理风险、资金回收风险以及收益分配风险等。比如部分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增加市场占有率会盲目地进行赊销,意识不到资金回收存在的风险,大量应收账款的产生会增加资金回收难度,进而增加坏账率,影响企业的资金流通周转。由于缺乏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不能对企业运营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做好有效管理。企业要保持自身资产负债率处于一定安全区域,使财务工作处于稳定状态。可以采取转移风险、分散风险等手段,力求在财务风险发生后把损失降至最小程度,或将其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
2、文化风险管理
随着我国走出去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开拓国际业务。我国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进行跨国经营的时候需要面临东道国文化与母国文化之间的差异性。由于不同的国家之间文化差异较大,在经营活动中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阻碍整个企业的前进与发展。中小企业一定要具备一定的识别与处理文化风险的能力,由此才能更好的发展。
3、法律风险管理
中小企业的法律风险有内部纠纷风险、合同风险和知识产权风险等。企业成立后各类内部纠纷一直是公司治理要面对的核心问题,比如股东与股东、股东与董事会之间发生的股权确认、股权转让、股东权益诉讼等。合同风险是指在合同订立、履行、变更或转让、违约过程中,企业作为合同的当事人,所遭受的利益损失的可能性。合同风险渗透到每个环节,与其他法律风险相互交叉。知识产权法律风险是指在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等在获取、行使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可能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4、信用风险管理
主要有经营过程中的信用风险、融资过程中的信用风险、信用缺失造成的应收账款出现坏账而产生的风险。企业可以通过向第三方专业征信机构购买企业信用报告来有效规避风险,企业信用报告可以帮助企业在进行产品采购、赊销,企业信贷、融资,兼并或收购时,深入掌握交易对象的基本信息、信贷信息、财务状况、司法信息等。定期查询信用报告可以帮助企业有效规避商业纠纷带来的风险,不断深入了解交易对象。如果轻视对目标客户信用状况的调查就轻易进行大额赊销,则会陷入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中。查询企业信用报告有助于帮助企业辨别客户提供信息的真伪性,给双方的合作交易提供一层有力保障。